少数民族节日传播的文化意义.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少数民族节日传播的文化意义.doc

少数民族节日传播的文化意义 以慄僳族阔时节为例 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在历史漫长 的进程中,由于社会历史发展和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平衡以及民族 之间民情风俗的差异,各民族都先后形成了具有自身民族特色 的、异彩纷呈的传统节H。本文通过分析怒江州傈僳族阔时节, 来分析其传播带来的文化意义。 关键词:阔时节少数民族节日文化传播意义 慄僳族是中国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总人口 100多万,其中, 73万人定居于中国内地,主要分布在云南和四川两省,其他省 份也有小部分傈僳族人民居住,其余40多万人口分布在缅甸、 泰国、新加坡、印度等国。 慄僳族的民风纯朴、民俗异彩纷呈,传统慄僳文化积淀不丰 但颇具特色,形成了许多特色鲜明、文化内涵深厚的传统节日。 傈僳族节日众多,比较隆重的有“阔时节”、“新米节”、“刀 杆节”、“火把节”、“收获节”、“澡塘会”、“拉歌节”、 “射弩会”等。本文主要分析怒江州慄僳族最隆重的的节口 一“阔 时节”,亦作“盍什节”,来概述其传播功能和文化意义。 一、慄僳族阔时节概况 1、传说起源 傈僳族的阔时节历来以其欢乐、有趣、神秘的特性。 谈到阔时节,我们就不得不提到它那美丽动人的传说。一千 多年前,在青海南部有一块一望无垠的坝子,居住着几百户人家, 他们和睦相处,互通有无,过着平静美好的生活。这当中有一户 叫阿朴德扒的,膝下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叫阿朴德、二儿子叫阿 朴华、三儿子叫阿朴恒,还有妈妈阿德耶。一家人勤耕苦干,夫 妻相敬如宾,三个儿子听教孝顺,日子过得惹人羡慕。谁知有一 年,京城里派人抓兵,说前方有战事,凡是家里有年轻男子的都 得去。抓兵者一脚踹开了阿朴德扒家的门,凶神恶煞地说:你们 家有三兄弟,必须上前线两个,你们自己想清楚,谁去谁留,限 五天内答复。三兄弟敢怒不敢言,面面相觑。晚上他们围着火塘 边商量对策,研宄怎样才能逃出魔掌。老大阿朴德说:“现在摆 在我们面前有两条路,一条是去当壮丁,由他们摆布,那是条送 死的路;一条是逃跑,远走高飞,也许还有活路。”两个弟弟也 有逃跑之意,但兄弟情深,此处一别,生死难卜,都不吭声。阿 朴德又说:“我也不忍心与大家别离,但不跑就是等死,还是跑 吧。”两个弟弟又深思了片刻才异门同声回答:“就这样定了吧。” 说完,三弟兄一起举起鸡血洒同声发誓:走遍天涯海角,不忘父 母养育之恩,行至天南地北,不忘祖宗留根之情,不求同行同居, 但求不忘同胞骨肉,活着魂牵梦萦,死了魂归故里。大胆地向前 走吧,成功就在我们的脚下,年复一年又过年,人过一岁又“阔 时”,有缘千里来相会,隔山隔水难隔心。树高干长有根啊,人 行万里回故乡。樱花初开“阔时自”,杜鹊花开忙春耕。传统“阔 时”年年,落叶归根是缘。 翌日晚,三兄弟相互抱头放声痛哭,一把鼻涕一把泪,难分 难舍,互相勉励,互相祝祷,告别祖祖辈辈居住的地方。三弟阿 朴恒扛起弩弓第一个离开了,不知走了多少夜,翻了多少山,最 后漂洋过海,到异国他邦居住。二弟阿朴华垮起长刀边揩眼泪, 边向大哥和母亲告别,逃往南方歇脚定居。大哥阿朴德则扶老携 幼,拖儿带女沿着阴森森的黑山老道走。饿了,吃口炒面,渴了, 喝口冷水,昼夜兼程。不知翻过多少山,淌过多少河,到了第十 天,年迈体弱的母亲病倒了,阿朴德夫妇俩肝肠欲断但毫无办法, 尽管叫了魂,祭了鬼,母亲还是撒手而去。夫妻俩只好含泪把老 人掩埋,然后楷干眼泪,背起家什,带着儿女继续西行。又过了 五天,他们来到了澜沧江东岸,隔江望去,隐隐约约地看见对岸 的雪峰下有一些零零散散的木板房,屋顶上炊烟缕缕,全家人非 常高兴,离家出走十多天来,他们才第一次看见农户人家,可是 滔滔大江怎么渡过去呢?阿朴德见澜沧江岸竹子茂密,计上心 来,他操出大刀,嗤嗤几下就把竹子砍倒,然后又将他们捆成一 排做成筏子,并削了两根做桨,自己在船头掌驼,叫妻子在船尾 撑住,经过一袋烟工夫的漂流,一家人终于抵达澜沧江西岸。稍 微歇脚后,他们又继续向前赶路,不知又走了多少路,终于来到 一个小寨子边,经询问知道,这是一个二十多户人家的慄慄寨子。 由于兵荒马乱,也才从内地陆续迁移来不久。这里虽然山高坡陡, 地势险峻、人烟稀少,但毕竟远离是非之地。夫妻俩商量后,决 定在此安家落户。第二天,大家七手八脚,砍料子的砍料子,割 茅草的割茅草,抬石头的抬石头,开始建盖住房。经过几天的辛 勤劳动,一所三间的蔑笆木板房盖好了。全家人兴高采烈的住进 去,又过了几天,为了来年生活,大家挎着刀子,扛起锄头到有 太阳的山坡、林边砍树,然后放火烧地,在平缓的地方种上水稻、 麦子,坡陡的地方用树桩点播豆子、包谷、荞子、籼米、燕麦等 作物。为了防止飞禽走兽糟蹋庄稼,大家还在地边搭棚子,派人 看守。没有活干的时候,男人到野外打鸟射鹿寻蜜蜂,女人在家 缝补衣物,织麻布。时间过得真快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