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_课件1.pptVIP

长春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_课件1.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长春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_课件1.ppt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01 学习目标 02 学习字词 1.认识6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借助注释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了解古诗大意。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人豁达的胸襟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蜀 州 教 辅 天 涯 歧 路 毛 巾   shǔ fǔ yá qí jīn 蜀 辅 涯 巾 歧 城阙 海内 歧路 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唐代著名诗人。唐高宗时应举及第,授朝散郎,为沛王府修撰。他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诗有较为广阔深刻的内容和深厚的感情,为唐诗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其文《滕王阁序》流传千古,著有《王子安集》。 作者简介 整体感知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辅:以……为辅,这里是护卫的意思。 之:到,往。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宦游人:离家出游以求官职的人。 京城长安周围有三秦夹辅着,遥望蜀州,只见风烟迷蒙。与你握手离别时,彼此心心相印。我们都是离乡远游以求官职的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歧路:诗中指分手的岔路。 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 四海之内只要有了知己,即使在天涯海角,也像近邻一样。不要在分手的路上因离别而悲伤,就像那些青年男女一样泪湿衣襟。 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用自己的话说出这首诗的意思。    品读赏析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首联点出了送别之地和杜少府上任的地方。两个好朋友即将分别两地,为下文抒情奠定了基调。诗人出于对朋友的依恋和关心,借描写两个地方的形势与风貌,在展现雄浑开阔的境界中隐含着依依惜别之情。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颔联劝勉友人,不作哀伤之别,同时也是自勉,既蕴含着作者送行的深情厚意,又表现了他旷达的胸怀。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颈联抒写真挚的友情,劝慰杜少府不要为远离朋友而伤感,因为山高水远不能阻隔知己朋友的感情。语言形象凝炼,饱含深情,富有哲理,一洗以往送别诗中的伤感,代之以豁达的感情,给友人莫大的安慰鼓舞。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尾联,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互勉。劝友人要心情舒畅地到任,不要像青年男女那样哭哭啼啼,沾湿佩巾。 1.怎样理解“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四海之内有知己朋友,天涯海角只不过是隔壁邻居,说的是求官的知己朋友虽然身处天涯海角,心却是连在一起的。语句浅显,含意深远,道出了人际关系的哲理。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通过对别离赴任友人的宽慰和劝勉,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豁达态度。 这是一首赠别诗,写诗人对好友的慰勉,歌唱了真挚的友情,表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胸怀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这首诗朴素无华,自然流畅,用质朴的语言写壮阔的胸襟,读来亲切感人。 课文小结 我们学习了许多送别诗,比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高适的《别董大》,这些诗有哪些相同点和区别?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阅读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 谢 谢

文档评论(0)

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