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格特质有利于智慧的发展.PPT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有些人格特质有利于智慧的发展

中国人的情商:生活智慧 哈尔滨工程大学心理研究所 首席专家 钟思嘉 西方人的情商 1990年美国耶鲁大学的 Peter Salovey 和新罕布什尔大学的 John Mayer 教授提出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戈尔曼出版情商(EQ)畅销书 能夠察覺自己情緒,而且當遭遇不舒服情緒時,有能力安撫自己,並激勵自己再出發,找到方法面對、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緒的評估與表達、情緒的調整、情緒的運用。 中国人的情商 生存的智慧 做人处事的智慧 修身的智慧 养性的智慧 齐家的智慧 治国的智慧 平天下的智慧 心理学的智慧研究 19世纪下叶至20世纪初的心理学成长发展阶段,智慧的研究仍然局限于哲学领域。 直到20世纪后期,随着终生(life-span)发展心理学家对人类成功老龄化积极因素的探究,智慧的研究才开始受西方心理学者关注 (Birren Fisher,1990)。 智慧和智力的区别 智慧(wisdom)不同于一般所说的智力(intelligence),两者关系虽然密切。智力是智慧的基础,因为智慧需要良好的推理能力、丰富的事实型和策略型知识 (Baltes Staudsnger,2000)。 目标指向的不同:Sternberg(1998)认为智力的运作没有目标指向的限制,可以为了个人或者一部分人的利益; 而智慧本质上则要求不能仅仅着眼于某一方的部分利益,而是要平衡各种利益,达到使整体受益的目的。 内涵的不同:智慧的涵义超越了智力的范畴,涉及认知、情感和意志等心理过程的整合。有智慧的人具有良好的情绪情感管理能力,其决策不受情绪左右,并且还具备使行动计划有效实施的意志力(Birren Fisher,1990)。 成分的不同:智慧体现了充分发展的人格,有些人格特质有利于智慧的发展,如开放性、抚育性、耐心、理解、宽容、幽默、接受个人和生活的局限性等人格特质。此外,智慧还包含价值观和道德成分(Birren Fisher,1990)。 智慧除了与个人的经验、领悟、创造力、自身修养、独到见解等相联,也与所处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息息相关。 到目前为止,许多西方心理学家大多认为「智慧」是追求美好生活,提升生命质量,增进文化与文明不可或缺的要素。 与智力不同的是,美好生活的达成与经营是人类智慧的一个重要指标。 文化研究显示,许多文化皆视「智慧」为一个重要的概念,然而却对如何达成「智慧」有着不同的看法(Assmann, 1994; Clayton Birren, 1980; Levitt, 1999; Yang, 2000)。 西方文化的智慧 西方文明中基督教文化认为认为人类的智慧是从神而来的,与希腊文化中以亚里思多得为首而将智慧分成探究事物最终本质的「哲学性智慧」与追求人类生活最大益处的「实用性智慧」之传统有所不同(Clayton Birren, 1980; Dittmann-Kohli Baltes, 1990)。 东方文化的智慧 同样的,东方文明中的印度以吠陀经为主的佛教文化,强调智者以直观的经验直接体会生命的本质而最终达到无我的涅盘(Clayton Birren, 1980; Levitt, 1999)。 我中华以儒家为主的文化着重智者以「仁」修身,而终以和平天下的脉理不同(Yang, 2000)。 虽然东西方文化对智慧皆认为是透过认知而表现于行动;但是似乎西方的观点因强调明了真理而重于「知」,东方的传统偏重直观修身而更重「行」。 中国人的智慧说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华人文化的哲思体系也与其它文化不同,「智」、「慧」二字都在甲骨文中出现。 两个字一起连用最早可以追溯到孟子《公孙丑篇》说道:“虽有智慧,不如乘势”(卷上,第一)。 汉司马迁在《史记 秦始皇本记》第六中解释列国之所以无法打败秦国:“百万之图逃北而遂坏,岂勇力智慧不足哉?形不利,势不便也”。 关于儒家、道家、佛家、禅学等论及 智慧的观点广博精深,且散见诸多古 籍今书,在此无法一一详述。 Ma( 2005)从中国道家的观点认为 「道即智慧」,强调心身合一、养气、 抱元守一(控制心肝脾肺肾,气集 丹田)和简单的生活(无为)等思想。 杨德森等人(1998)创立「道家认知疗法」则是生活的实践,他们认为道家人生哲学与我国孔孟儒家人生哲学是人生不同侧面的反映,前者适合于身处逆境者,后者更宜于一帆风顺者,二者互补,构成完整的人生。其阐述的道家认知治疗的四个原则摘要如下: (1)、利而不害、为而不争:只做利己利人利天下之事,不为害己害人害社会之举。做事要尽力而为,且不争名争利,不妒贤嫉能。 (2)、少思寡欲,知足知止:减少私心,降低过高的物质欲望和对名誉地位的追求,只有知足,才会常乐;只有知止,才能避免危险。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