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伤口造口征新进展.ppt

  1.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伤口造口征新进展

背 景 因为持续渗漏,增加患者痛苦,增加医护人员工作量,需要反复为患者更换敷料、衣物、床单等。 这样的伤口病人能够起床吗? 引流量怎么记录? 思 路 有效收集渗漏液 控制腹腔内感染 促进伤口愈合 使患者有自由、有尊严 渗漏伤口研究的三个阶段 控制渗漏--2005:运用造口护理技术。 促进愈合--2007:运用湿性换药。 加速愈合--2011:运用负压吸引技术。 造口护理技术 湿性换药 负压吸引技术 第一阶段: 将造口护理技术应用于渗漏伤口护理中 特点:将不可控渗漏变为可控,使患者能够保 持清洁干爽,离床活动,还患者自由与 尊严。 第二阶段: 将湿性愈合理论应用于渗漏伤口护理中 特点:伤口在适宜的湿性环境中,加速了坏死组织 的分解,表皮细胞的移行速度更快,促进伤口愈合。 第三阶段: 将负压吸引技术应用于渗漏伤口护理中 特点:负压能够吸去多余水分,伤口基底血流量 增加4倍,肉芽形成速度增加103.4%,细 菌生成数量减少,控制感染,加速伤口愈合。 造口术前定位 定位的目的: 便于自护:能看到造口位置 延长造口袋使用时间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造口旁疝、造口脱垂等 与造口位置更为明显 医护 一体 造口定位流程 标准造口位置的原则 患者看清楚造口:半卧位、坐位、站立位 造口周围平整: 造口位于腹直肌处:可预防造口旁疝、 造口脱垂的发生 尊重患者生活习惯:开车、坐轮椅 下腹部 上腹部 泌尿造口 回肠造口 升结肠造口 横结肠造口 乙状结肠 降结肠造口 最佳造口区域 定 位 过 程 1.解释,评估 以乙状结肠造口为例:取脐与髂前上棘连线中上1/3交界处为预计造口位置。 2、平卧:预定位 ??? 嘱病人平卧抬高头部或咳嗽,会明显摸到腹直肌,触摸肚脐下面的腹中线并移动手指测定腹直肌的宽度。 3. 确定预造口在腹直肌上 确定预计造口在腹直肌上后,放一个直径10×10cm 透明造口底板,取不同的体位观察、调整位置。 4.调整造口位置 用黑色不脱色笔在选定的位置画一个圆,圆内画“X” 。 5.做好标记 * 伤口造口新进展——湿性伤口愈合 主要内容 伤口的定义及其愈合过程 干性愈合环境的弊端 湿性愈合理念的机理 湿性愈合疗法处理伤口的流程和总原则 国内外现状及伤口的评估与分类 造口术前定位 触目惊心的伤口 痛苦难忘的记忆! 正常皮肤组织在外界致伤因子的作用下所致的 损害,皮肤完整性遭到破坏。伴有一定量正常组织 的丢失;同时皮肤的正常功能受损。 伤口的定义 伤口的定义及其愈合过程 伤 口 分 类 以愈合时间分 以受伤原因分 以生理结构分 以愈合过程分 以颜色分 手术后切口 烧伤 供皮区 皮肤擦伤 急性伤口 慢性伤口 (一)以愈合时间分 压疮 下肢血管性溃疡 糖尿病足溃疡 其他难以愈合的伤口 受物理伤害的伤口 电疗引起的伤口 电击/触电性伤口 化学物品引起的伤口 温度引起的伤口(冻伤或烧伤) 受伤原因 动静脉血管功能障碍导致的伤口 (二)以受伤原因分 全层皮肤缺损的伤口 (Full thickness wound ) (三)以皮肤生理结构分 部分皮肤缺损的伤口 (Partial thickness wound ) 黑色伤口(干性坏死期) 黄色伤口(炎症反应期) 红色伤口(肉芽生长期) 粉色伤口(上皮形成期) (四)以伤口颜色分 炎症期 修复期(或增生期)纤维母细胞移行,肉芽组织形成 成熟期(或再生期)创面逐渐缩小/上皮化 三期重叠 伤口反应直到3-4天 第1-14天 第3-4天到第21天 (五)以愈合过程分 传统的干性愈合理念 20世纪60年代以前人们在干性愈合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伤口护理。 传统的干性愈合理论认为伤口愈合需要干燥环境,需要氧气的作用。 方法是开放伤口,保持伤口干燥,促进伤口结痂。 干性愈合环境的弊端 愈合环境差,创面局部脱水,形成结痂,阻碍上皮细胞爬行,且生物活性物质丢失,愈合速度缓慢。 敷料与伤口新生肉芽组织粘连,更换敷料时易造成创面出血,疼痛。 传统伤口护理是频繁更换敷料或用冷溶液冲洗伤口,这样会使伤口局部温度比正常体温低2~5

文档评论(0)

186****077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