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静脉输液理护理学
静脉治疗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二、药物外渗 发生原因:1.针头脱出 2.局部静脉内压增高 3.药物因素 静脉治疗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药物外渗 症状: 1.患部肿胀,通常是沿着注射部位或针头的周围 2.药物滴数减慢或不滴 3.患者主诉穿刺处或周围疼痛。 4.渗漏部位周围皮肤的温度低于手臂其他部位的温度。 药物外渗的损伤的表现还包括一些较为严重的并发症(1)神经损伤(2)骨筋膜综合征(3)晚期并发症:关节痉挛、肌腱粘连等。 多巴胺液滲所至 静脉治疗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预防及处理: 1.提高操作技能,尽量“一针见血”,并准确判断针头位于血管内,固定牢靠。 2.勤观察,勤巡视。 3.输注易致外渗损伤的药物时,选择弹性好且较粗的血管,避免选择下肢静脉。 4.避免在肢体屈曲的部位穿刺。 5.切勿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输液。 6.输注刺激性化疗药物的针头不要直接接触病人,输注前后用生理盐水冲管。 7.输注药液速度不能太快,尽量避免加压输液。 8.严重的药物外渗及时停止原部位静脉滴注,抬高患肢。 9.如果渗出溶液属等张、非酸性或碱性溶液时则予以热敷患部,或硫酸镁湿敷。 静脉治疗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三、血肿 发生原因: 1.定位和穿刺方法不正确,在同一穿刺点反复穿刺使血管壁 形成多个针孔造成皮下渗血。 2.穿刺时用力过大,针头穿透对侧血管壁,导致血液外漏,造成血肿。 3.对凝血功能障碍或使用抗凝血药的病人,拔针时未延长按压时间。 4.误穿动脉而未确切止血。 5.进行静脉穿刺失败后立即在肢体上绑上止血带。 6.拔针按压方法、部位不正确。 静脉治疗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预防及处理: 1.熟悉穿刺静脉的解剖特点,对于新护士操作应加强培训,穿刺方法要正确,防止盲目穿刺。 2.如一侧穿刺不成功,可改为对侧穿刺,禁止在原穿刺点反复穿刺。出现血肿立即停止穿刺、拔针、局部加压止血。 3.拔针之后切勿立即在穿刺肢体上绑上止血带。 4.从静脉中拔针后在注射部位加压以预防血液进入皮下组织中,尤其使用抗凝剂的病人拔针后局部加压按压时间延长,5min以上。 5.根据血肿大小采取相应措施。小血肿无需特殊处理;大血肿早期可用冷敷促进血液凝固,48h后再用热敷促进淤血吸收。 静脉治疗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四、神经损伤 1.发生原因:1.夹板固定时,皮肤与夹板之 间未加衬垫。 2.绑在肢体上的绷带太紧。 3.约束带过紧。 4.穿刺针刺伤神经。 5.浅表的神经受压:如约束带、 夹板等。 静脉治疗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四、神经损伤 2.症状:肢体出现麻木的感觉,如手指麻木、手麻木、手臂麻木或肢体有刺痛感,相应关节功能受限,或穿刺血管时病人感到剧痛,难以忍受,过后出现神经支配相应部位的麻木、无力、功能障碍等外周神经受损的症状。 3.预防与处理:(1)使固定夹板时需适当地加衬垫,并适当固定,避免浅表神经过度的局部受压。(2)外周浅静脉穿刺时,尽可能选择手背静脉,选择适宜的进针角度和深度,尽可能一次成功。(3)发生神经损伤后,通知医师,患肢不宜过多活动,可用理疗、红外线、超短波照射每日2次,也可用肌肉注维生素B12和维生素B1每日一次等方法。 静脉治疗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其他: 胶带灼伤 感染 蜂窝织炎 血栓栓塞 血栓静脉炎 静脉治疗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全身性并发症 (一)发热反应 发生原因:1.与输入液体和加入药物质量有关。 2.输液器具的污染。 3.配液加药操作中的污染。 4.静脉穿刺不成功未更换针头。 5.环境空气的污染。 6.输液速度过快。 静脉治疗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一)发热反应 临床表现:表现为发冷、寒战和发热。轻者38℃,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心悸、重者高热、呼吸困难、烦躁不安、血压下降、抽搐、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静脉治疗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一)发热反应 预防与处理: 1.严格检查药物用具 2.改进安瓶的割锯与消毒 3.改进加药的习惯进针方法 4.加药注射器要严格执行一人一具,不得重复使用。 5.避免液体输入操作污染。 6.精湛的穿刺技术及穿刺后的良好固定。 7.合理用药,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8.对于发热反应轻者,减慢输液速度,注意保暖。 9.对高热者给予物理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年华师一附中自主招生考试数学试卷有解析.docx
- 《船舶柴油机》期末考试(重点)题库200题(含答案).pdf
- 嵌入式技术入门与实战(基于STM32)全套教学课件.pptx
- 土石坝(枢纽溢洪道)毕业设计.docx VIP
- 员工质量意识培训提升指南.pptx VIP
- HCIP-Datacom华为认证笔记.pdf
- 电力网络分析软件:Pandapower二次开发_(5).潮流计算及其应用.docx
- 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2024年小升初语文毕业考试试卷 附解析.docx VIP
- 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2024年小升初语文毕业考试试卷 附解析 .pdf VIP
- 前庭性偏头痛诊治专家共识.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