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学习中心课堂.ppt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建构学习中心课堂 ——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转型的取向探析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陈佑清 yqchen68@ 内容提要: 一、建构学习中心课堂的理由 (一)我国课堂教学多年改革经验的积累与突破 (二)相关理论研究的准备和促进 (三)现实需求与国家教育政策的推动 二、学习中心课堂的涵义、特征与意义 ( 一)两种不同取向的课堂 (二)何谓学习中心课堂? (三)学习中心课堂的特征 三、学习中心课堂中的教师地位与作用 (一)关于教师地位与作用的传统看法及其评论 (二)学习中心课堂对于教师地位和作用的看法 (三)改变一些固守教师中心的错误观念 一、建构学习中心课堂:当代中国课堂教学转型性变革的取向 (一)我国课堂教学多年改革经验的积累与突破 1、20世纪80年代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主要代表:卢仲衡的“中学数学自学辅导教学模式”、邱学华的“小学数学尝试教学法”、魏书生的“语文课堂结构改革实验”、黎世法的“异步教学模式”、上海育才中学的“八字教学法”。(详见 陈佑清著:《教学论新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第518-520页。) 一、建构学习中心课堂:当代中国课堂教学转型性变革的取向 (一)我国课堂教学多年改革经验的积累与突破 1、20世纪80年代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卢仲衡:启—读—练—知—结。 邱学华: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 育才中学:读读-议议-练练-讲讲。 共性特征:减少教师的讲授、突出学生的自学。 2、叶澜教授主持的“新基础教育研究” (1)主张要“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要“降低课堂教学重心,把课堂还给学生”,以改变传统课堂以教师为中心或由教师主导或主宰课堂的局面。 (2)要求教师要通过“五还”为学生“活”或“主动”起来创造条件:还学生主动学习的时间(应占1/3至2/3),还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还学生主动学习的“工具”(教结构、用结构),还学生主动学习的“提问权”,还学生主动的“评议权”。 2、叶澜教授主持的“新基础教育研究” (3)强调根据学生主动学习的需要,灵活运用多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如个别学习、对组学习、小组学习、大组讨论、游戏、表演等。 3、郭思乐教授提出的“生本教育” 基本主张:针对我国原来以师为本的教育体系的弊端,主张“从师本教育转向生本教育,把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作为当前解决教育问题的最有效和最重要的策略”。 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是: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其具体内容包括:“价值观:一切为了学生”;“伦理观:高度尊重学生”;“行为观:全面依靠学生”。 生本教育的方法论:在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教学活动设计和课程内容选择时,应运用 的方法论:“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不教而教”;“以学定教与内核生成课程”(以学生的兴趣点、关注点作为内核,通过内核带动的活动生成课程);“讨论是学习的常规”;“感悟:人的精神生命拓展的工作间”;“读和做,缓说破—让学生自己感悟”。 在教学过程的组织上,通常采取“课前自学、课内汇报、小组合作”的教学流程。 4、一线学校自发进行的课堂教学的变革实践 以江苏洋思中学和山东杜郎口中学为典型的学校自主进行的大力度的课堂教学变革经验。如洋思中学:揭示目标-自学指导-自学-检测效果-教师点拨-当堂训练;杜郎口中学:预习-展示-反馈 主要特点:控制教师讲授时间,大量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先学后教;多种教学组织形式(个体学习、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结合使用;等等。 综观国内上述教学过程改革的经验,可以发现,其涉及到的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是高度相关甚至是一致的,主要包括:教与学的关系调整(教与学占用教学时间的比重、教与学的先后顺序)、教学组织形式改变(教学空间布置变化)以及教学活动方式的变革上。 这些调整和变革的核心追求或主题是,通过改变教与学的关系、时空结构及活动方式,以落实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本体地位、主体作用和自主学习方式。 (二)相关理论研究的准备和促进 1、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国内对于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与关系问题进行了诸多讨论。 2、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主体教育”思想形成。 3、 80年代后半期至90年代,在借鉴的基础上,我国有学者开始研究学生能动活动与学生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将学生自身能动活动看作是学生身心素质发展的主要因素。 4、近些年来从国外引进的学习理论、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理论、信息技术支持学生主动学习等成果,对我国学习中心观念的形成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可以说,到了20世纪末期,国内已经形成了非常明确和比较系统的突出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能动活动和自主学习的理论观念。这种理

文档评论(0)

yigang09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