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一、师生之间的关系概述
(一)良好师生关系的意义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方面,是教师
与学生教育过程中以 “传道、授业、解惑”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最基本和最
主要的人际关系,也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和道德等关系在教育领域中的反
映与体现。
师生之间关系如何,直接影响着教育工作的效果。有的教师虽然知识渊
博,功底深厚,但不善于同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甚至产生对立情绪,
学生往往因为对这位教师的成见而不愿意学他所授的那门学科。相反,有的
教师不仅注意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更善于同学生建立亲密的人
际关系,学生往往因为对这位教师的喜欢而特别爱学他所教的学科。学生、
特别是小学生,往往为博取教师的喜爱和好感,为获取与教师交往的满足而
努力学习,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便是这个道理。教师也会因为学生对他
的尊敬和爱戴而更加致力于教育工作。
实践证明,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和
创造性;有利于形成轻松愉快和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有利于提高教学信息
传输的效率和速度。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
的必要条件。
(二)师生关系的社会学考察
江苏省无锡市教科所唐迅老师研究指出:班级社会中的师生关系是一个
多因素和多维结构的关系体系。就其指向的社会目标而言,有为达成教学目
标、完成教育任务而发生的教与学的关系,也有为满足交往需要而形成的人
际关系;就发生关系的社会形式而言,有以组织结构形式表现的制度化关系,
也有以认知和情感行业为表现形式的心理关系;按照在何种组织中发生的关
系来看,又可分为正式关系和非正式关系。师生关系体系中的任何一个因素
或变量都可能引起师生关系的变化和发展。
班级社会师生关系的性质首先取决于教师和学生在班级体制中的地位、
身份和角色行为模式。
教师是接受社会的正式委托,以在学校中对学生的身心施加特定的影响
为其职责的人。社会学家西尔伯曼扩大了教师范畴的外延,不仅仅指学校背
景中直接教学过程中的教师,还包括国家教育目的、方针的制定者,教科书、
教材的编定者,教育组织的管理者,以及家长、社区、校外教育机构、文化
及新闻界工作者等等。这样,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从社会学的意义上说,代
表了社会的年长一代,成了一定时代社会意志的代理人。社会期望教师成为
理性的典范、道德准则的模范、文化学识的权威和特定社会价值标准的维护
者。社会有意把保存历史传统和传递文化遗产的任务交给教师,教师应该反
映社会过去和现在最好的东西。从教育是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来看,教师总
是体现一定的社会要求,他的社会职责是促使青年一代的思想行为符合本社
会的价值观、规范和习俗,保持社会的延续性。由教育方针、教学计划和社
会文化规范组合而成的社会意志和价值标准贯穿于教师的教学行为之中。教
师是班级社会教学和教育过程的组织者和领导人。这就是教师在班级社会中
所占有的地位、职权和担当的社会角色。
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这是学生质的规定。在班级社会中,学
生的主要职能是学习,这就决定了学生在班级社会关系结构中占据的地位,
赋予他们认真地接受教育的社会义务和责任,以及不断促进自身发展的权
利。在班级制度中,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和有组
织地进行的,它是由一定的教师管理制度以及学校和班级的各项规定所决定
了的。因此,作为学生的一系列行为模式和规范不仅要受到社会传统观念和
文化习俗等的影响,而且还要为确定的制度所规定。师生之间存在着制度化
的,各自都负有制度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甚至负有法律上的责任。前苏联
有一个教育家怀着同情心、富有幽默感地对学生这个社会解色做了这样的描
述和评论: “学生这种职业是人世间一切职业中最艰苦的职业,唯独这种职
业的工作者——学生,是不可能按个人意愿去改换职业的。他至少得在八年
内坚守学生职业的岗位,不能另谋出路。”可见,学生这个社会角色需要成
人社会的理解。几乎在一切社会制度和一切时代中,师生之间的组织制度关
系中,教师总是施教者,学生总是受教育者;教师总是领导者,学生总是被
领导者;教师总是具有控制学生的威望和权利,学生总是要服从教师要求,
听从教师领导。这是宏观社会的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结构在班级关系模式中
的独特反映和折射。班级的教学过程中,从教学目标的确定和课程的选择直
到教学方法,从社会意义上说,就是教师与学生这种制度化的社会关系的形
成和发展过程。首先,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领导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