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青瓷静待升值时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龙泉青瓷静待升值时机 龙泉之质,温如玉、清如冰、色葱翠。龙泉青瓷契合了中国文人对美的追求:含蓄、内敛、优雅、深沉。静默成景,却又意境深远。龙泉窑是宋代六大窑系之一,因其主要产区在浙江龙泉而得名。开创于三国两晋,衰落于清代,生产瓷器的历史长达1600年,是中国制瓷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窑系。龙泉窑早在800年前就在亚洲、非洲、欧洲三大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畅销,影响十分深远。 从市场的角度来看,2006年开始龙泉青瓷走出了一波上涨行情。2010年以来,龙泉窑瓷器一路平稳,在成交量、成交额保持稳步增长的同时,亮点频出。例如,2016年北京保利秋拍,“龙泉梅子青摩羯耳盘口瓶”最终以1265万元高价易手。2016年香港佳士得秋拍,一只“元龙泉青釉铁斑蒜头瓶”估价1500万-2500万港元,备受藏家的关注。 龙泉青瓷收藏的意义是什么?价值的支撑点在哪里?当前应该采取怎样的收藏策略?记者邀请资深收藏家,中国第一家龙泉窑青瓷民间博物馆馆长叶英挺先生,探讨龙泉青瓷收藏的价值与潜力。 记者:龙泉青瓷烧造历史长达1600年,每个历史时期的特点和审美价值都不同。在收藏实践中,您总结的龙泉青瓷的精品标准是什么? 叶英挺:首先是釉色。龙泉青瓷有1600年的发展历史,就像一部宏大的乐章,不同时期都有自己的主旋律,在主旋律之下还有变奏。北宋的主旋律是淡青釉,是隐藏在白色之下透明的青色。南宋时期的主旋律是粉青釉、梅子青釉。而元明则是豆青、翠青。我重点讲一下粉青釉和梅子青釉。 粉青釉是在北宋汝窑天青釉基础上烧成的,它的基调是高雅、宁静、柔和的,它是上流社会、文人墨客追求的颜色。我们从杭城皇宫遗址出土的大量龙泉窑瓷片中就可以看到,都是莹澈无瑕的粉青色。这也代表了当年皇家对于瓷器的最高追求,即温润如玉,如冰似玉,无开片或瑕疵。今人对开片有很多说法,其实在宋代应该被归于次品。把开片奉为上品,是受了明代审美的影响。 南宋龙泉窑还有一种釉色是宋代其他窑口没有的,梅子青釉。梅子青釉顾名思义,色如梅子初青,色泽浓郁,似乎有一种将自然界中翠色凝聚于瓷器的效果,由于玻光比较强,有“翠色欲流”之感。梅子青釉的烧制难度非常高,要比粉青难十倍以上。因为它烧成温度更高,釉层更厚,成品率非常低。 对于龙泉青瓷精品的标准,个人认为对釉色的理解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文献里有很多以釉色论高下的相关记载。为什么呢,因为釉色效果不仅取决于釉料配方,还取决于窑位、窑温、烧成气氛等。所谓入窑一色,出窑千种,釉色的烧成是不受人为控制的,同样的几十件甚至几百件器物放进去烧,可能达到正烧的才两三件。所以正烧釉色难能可贵。粉青釉、梅子青釉就是宋人追求的正烧釉色。宋代对龙泉青瓷有按釉色进行等级划分,这也应该成为我们现代人收藏的一个基准。什么是精品,我们首先要历史地看,无古不成今,宋人追求的审美高度我们不要轻易去推翻。 第二,造型也是至关重要的。高低大小,方圆曲折,往往反映的是时代的审美标准,时代流行什么,趋向什么,就会出现什么样的造型。比如宋代上至皇帝下至文人墨客,均崇尚风雅,具体到器物造型上,便是各种讲究。宋龙泉的造型往往都有“原型”可依,或脱胎自唐五代金银器,或仿自商周青铜器,或借鉴自外族琉璃器等。瓷器的成型不单是拉坯塑形,还要经受高温熔融状态下的考验。同一种造型对于不同的材料质地而言,绝不是简单地模仿。对于原有造型,龙泉的窑工没有生搬硬套,而是经过消化,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创造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新造型。比如鬲式炉、凤耳瓶等,都是其他窑口没有的,是南宋龙泉窑独有的经典式样。一般而言,生活实用器的造型往往不如陈设观赏器考究。但宋代龙泉青瓷茶具也不乏美的造型,比如斗笠盏、束口碗等,其所体现的是再创作的魅力,源于生活体验的智慧,独到的审美眼光。 客观地说,造型美很难有统一标准,对于造型的审美,更重要的是把握其内涵。从龙泉青瓷的发展历史来看,对于美的追求,也是有侧重的。比如北宋龙泉是最注重风骨、注重形制的,北宋制品胎薄如纸、精细纤巧、轻盈秀逸,却往往有一种力感,一如瘦金体的硬朗秀挺、铿锵有力。相比之下,南宋的同类造型未免逊色,南宋注重釉的装饰和质感,其所追求的更多是釉面之美。而到了元代,更是直接注重外观,各种装饰手法运用较多,露胎、贴花、印花等。很多宋代的造型到了元明,就变得笨拙了,但元明的造型,尤其一些大件,尺寸很大,很有气魄,是另一种美。 第三,隐藏在可见的形色背后,还有形而上的东西。器以载道,宋龙泉为什么美,因为至简至雅、含蓄内敛。宋龙泉没有浮华与雕琢,在造型上找不出复杂的设计,一瓶一炉,往往是钧运成器,一气呵成,轮廓线条至简至洁,但曲直刚柔之间,却有着微妙变化。粉青釉是淡雅温和宁静致远的呈色,有了如玉的釉色,宋龙泉不惧素面,即使有刻花通常也是疏朗写意的几笔,或是简单的弦纹、出筋,或者莲瓣。 宋人崇尚,喜欢参祥悟道,融儒

文档评论(0)

行业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