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藏描述进展.ppt

  1. 1、本文档共9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常规资料 全三维观测系统 线束状观测系统 排列片窄接收道数少 全三维地震勘探问题的提出 信息不全 地震资料不是一个 均匀、规则的数据体 原因 原因 原 因 解决方案 砖墙式块状观测系统是最常用的全三维观测系统。它要有较宽排列片、良好的炮检距和方位角分布及较高的覆盖次数。胜利油田提出以下几种观测系统。 576道 60次覆盖 240炮/块 640道 56次覆盖 224炮/块 10线256炮720道 64次覆盖 全 三 维 观 测 系 统 罗家全三维采用砖墙式观测系统(排列片纵横比1:1,纵横向的覆盖次数均为8次,总的覆盖次数为64次)。观测系统具有横向覆盖次数高、方位角分布全、炮检距分布均匀等特点,有助于对小构造、高角度裂缝的研究。 8线7炮 常 规 三 维 观 测 系 统 全方位三维覆盖次数图 接收线距:400m 道距:50m 接收道数:720 最小炮检距:50m 最大炮检距:4300m 覆盖次数:8×8次 CMP面元:25×50m 采样率:1ms 接收参数 室内模拟覆盖次数图 沙埝北全三维 河口三维    油藏描述技术的核心 构造、岩性、物性、油气 对于测井资料来说,目前主要的困难在于如何预测某些特殊的储集层,如低阻油层、超低渗油层、碳酸盐岩油层、泥岩油层等等,如何识别地层中的流体?如何确定油气层? 对此,前面已陆续介绍了一些方法,如井下成像测井技术、全波列声波测井、地震勘探技术等。 流体研究—油气层预测 流体研究—地震油气预测 在地震油气预测中,主要有AVO技术、DIVA技术、模式识别技术、神经网络技术等等。 从发展的眼光来看,除了前述的根本问题——提高分辨率之外,对流体预测来说,还有个扩充信息量的问题。目前看来,井间地震技术和随钻VSP技术可地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 流体信息的获取——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尤其是与多波技术结合的多分量地震勘探。它可较全面、较准确地获得地层中的流体信息。 油藏描述进展 油藏描述技术概论 油藏描述技术进展 油藏描述技术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油藏描述面临的挑战 油藏描述的理论及技术30年来有了许多发展。 但是,H. H. Haldorsen等(1993)的统计结果表明,油藏描述技术初期对提高采收率有明显的效益,但在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虽然每年发表有关油藏描述的论文及短训班数量剧增,而以油气区为单位的平均采收率并未显著提高,产量预测也存在着明显的误差。 年代 80 2000 技术会议数/年 油田采收率 技术论文数/年 钻井 注气或注水 三次采油 数字模拟 油藏描述面临的挑战 分析其原因,不外乎两个方面: 其一是忽略了油藏地质特征是千变万化的,每个阶段、每个油藏需要表征的问题是有很大差异的,因而用模式化的技术和软件来研究不同的地质体,不可能真实揭示它们的特殊性,也不可能发展有针对性的描述技术。 其二是目前应用于油藏描述的各种技术尚不能满足油藏描述目前的需要。 例如,目前对裂缝的研究、裂缝相的表征技术尚不成熟,特别是那些对渗流起屏障作用或起通道作用的微裂缝的研究,尚处于定性阶段。 提高油藏描述实效的对策 对策一: 以地质为主体的多学科综合研究技术路线是根本; 对策二: 提高基础资料的准确性和分辨率是基础; 对策三: 针对不同的油藏类型和不同的勘探开发阶段或任务,必须使用不同的方法和软件; 对策四: 切实加强新理论、新技术的推广和 应用。 准确的地层解释与对比 P.R.Vail等人于1987年在地震地层学的基础上提出的层序地层学则进一步完善了地震资料的地层学解释方法,并大大地推动了这一理念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某些先进的数字处理技术和大容量(海量)存储技术使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得到较大的提高。如当前热门的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它不仅可以使地震反射真正地归位于实际的位置,还可提高地震反射的分辨率和精确度(成像质量)。    油藏描述技术的核心 构造、岩性、物性、油气 利用多种测井解释资料研究井孔中地层的物性特征,精确地预测储层的发育部位,并非难事。目前摆在石油地质学家面前的难题是如何研究无井地区的岩层物性,预测储层分布。 测井技术对地层物性研究,有较好的发展。 地震储层预测是一门既具极大诱惑力,又具很大难度的学科。 储层的预测与对比 储层的预测与对比 ①长源距全波列声波(或多极子阵列声波)测井: ②自然伽马能谱测井: ③井下成像测井技术:它是在井下采用传感器阵列扫描

文档评论(0)

Jermain20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