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选读系课件《一》为政以德.pptVIP

《论语》选读系课件《一》为政以德.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语》选读系课件《一》为政以德

孔子及部分弟子有关从政方面的言论主要思想: 基本手段有 “富民”(13.9、12.7、12.9) “教民”(2.3、13.9、12.19、2.20) “举贤”(11.17、2.20) “正己”(12.7本则的“信”,这里解释为“百姓的信任”、1.5、16.1、13.6、12.9、2.20、14.5)等。 孔子一方面主张先“富之”后“教之”,一方面又宁可去“食”留“信”,二者有没有矛盾? 怎样理解“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从孔子“均无贫”、有若“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等言论看,孔子是认识到足民的重要性的,不能由于他的去食主张就否认他的足民思想。去食一说,是在特定的语境下对教民思想的强调。当然,总体看来,孔子对礼教强调得更多,这是他所关注的一个重点。 朱熹说::“民无食必死,然死者人之所必不免。无信则虽生而无以自立,不若死之为安。故宁死而不失信于民,使民亦宁死而不失信于我也。愚谓以人情而言,则兵食足而后吾之信可以孚于民。以民德而言,则信本人之所固有,非兵食所得而先也。是以为政者,当身率其民而以死守之,不以危急而可弃也。” 孔子说“均无贫”,这是否和历史上农民起义的“等贵贱,均贫富”的均相同? “均无贫”与“均贫富”含义不同。均贫富是站在穷人即“贫”的立场上提出的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纲领,而均无贫则是孔子站在统治者即“富”的立场上提出的调和阶级矛盾的主张。“均贫富”实际含义在劫富济贫,而强烈维护等级制度、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种等级制度的孔子不可能具有这种思想。 相关成语 ①众星拱北:天上众星拱卫北辰。旧指有德的国君得到天下臣民的拥戴。 ②陈力就列:指贡献出自己的才能去担负职务。 ③开柙出虎:原指看管的人没有尽责使笼子开了老虎出来了。后比喻放纵坏人。 ④既来之,则安之:把远人招来之后,又要使他们安定下来。现在指:既然已经来了,就应该安下心来。 ⑤分崩离析:孔子哀叹国家的没落。后用以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不可收拾。 ⑥大动干戈:发动战争。现在多比喻兴师动众或大张声势地做事。 ⑦祸起萧墙:指祸患起于内部。?后用以指内部出乱子。也指家庭成员中自起矛盾造成祸患。 ⑧鸣鼓而攻之:比喻大张旗鼓地加以声讨。 ⑨风行草偃:风吹过的时候,草就倒伏。旧时比喻用仁德感化,人们自然心悦诚服。 ⑩化若偃草:形容教育或感化的力量很大,如风过草倒一般。 * * 《论语》选读系列课件《一》 为政以德 读准字音 冉有仆 富庶 恪守 千乘 颛臾 盍彻乎 南宫适 后羿 浇奡 通假字 “共”通“拱” “道”通“导” “与”通“欤” (1)【原文】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2·1) ——提倡以德治国 【评析】 这段话代表了孔子的“为政以德”的思想,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群臣百姓就会自动围绕着你转。这是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原则。这是孔子学说中较有价值的部分,表明儒家治国的基本原则是德治,而非严刑峻法。 (2)【原文】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2·3) ——主张德治、礼治,将之与法令、刑法比较 【评析】 孔子举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治国方针。他认为,刑罚只能使人避免犯罪,不能使人懂得犯罪可耻的道理,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而道德教化比刑罚要高明得多,既能使百姓守规蹈矩,又能使百姓有知耻之心。这反映了道德在治理国家时有不同于法制的特点。但也应指出:孔子的“为政以德”思想,重视道德是应该的,但却忽视了刑政、法制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单靠道德人格的力量来维护政治清明、社会和平,是不可能企及的。道德并不具有决定政治的作用,德治主义不免有理想化的性质。 (3)【原文】?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13·9) ——先富民,后教民 【评析】? 孔子提出“富民”和“教民”的思想,而且是“先富后教”。从另一角度来看,这也符合现代政治学的观点: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以物质文明建设为前提,为基础。 管仲:“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4)【原文】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12·7?) ——百姓的信任是最重要 【评析】 孔子认为,治理一个国家,应当具备三个起码条件:食(经济)、兵(国防)、信(道德)。但这三者当中,信是最重要的。这体现了儒学的人本思想。只有兵和食,而百姓对统治者不信任,那这样的国家也就不能存

文档评论(0)

181****2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