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10青少年常见的心理疾患.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Chapter10青少年常见的心理疾患.ppt

Chapter 10 青少年常見的心理疾患 章節介紹 第一節 青少年情感性疾患:憂鬱症 第二節 青少年自殺議題 第三節 青少年的焦慮疾患 第四節 青少年的創傷後壓力疾患 第五節 青少年的厭食行為 第六節 青少年的物質濫用 第七節 青少年的網路成癮 第八節 結語:用正向視野因應青少年的心理疾患 第一節 青少年情感性疾患:憂鬱症 憂鬱症(depressive disorder)的診斷 單極型情感疾患:單向的低落憂鬱反應 雙極型情感疾患:躁鬱症(bipolar disorder) 憂鬱症發生率 在雙極型情感性疾患中,兒童期較少見,但在青春期會突然上升,約有20%的雙極型情緒疾患在15-19歲之間發生 從發病到痊癒持續時間平均約需7至9個月。約有70-80%的青少年在一年後,可以從重鬱症中復原;其中約有30-50%的再發,會延續至成年 憂鬱症的成因 特質壓力論(diathesis-stress theory) 生理的易感體質:遺傳、神經傳導物質等因素 心理的脆弱性 Beck的憂鬱認知三元論(the cognitive triad of depression) Abramson的無望感理論(hopelessness theory) Nolen-Hoeksema的反應型態理論(response style-theory) 環境壓力因素 憂鬱症協助方式 藥物治療 選擇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 SSRIs),如百憂解 三環抗鬱劑(tricyclic antidepressants),如妥富腦 在兒童及青少年的臨床使用上,成效較不彰 雙極型躁鬱症可併用鋰鹽治療 心理治療與預防 認知行為治療 人際心理治療:Bowen的依附理論 正向心理學:復原力 第二節 青少年自殺議題 自殺問題與危機辨識 青少年自殺議題的嚴重性 自殺危機辨識 Muse (1990)對於企圖自殺的青少年,提出幾項行為徵兆須特別注意: 不願談到或討論未來的事 長期鬱悶不樂的孩子突然開朗起來 開始把自己最珍貴的東西分送給他人 一再地出現意外的傷害。 Beck的「自殺意念量表」(Beck Scale for Suicide Ideation, BSS):評估自殺意念 青少年主要10大死亡原因 百分比 (2007) 自殺成因 臨床觀察,自殺人口中有約80%的個案伴隨著憂鬱、躁鬱或其他精神疾病 對意圖自殺者的協助 助人者應注意事項 殺的防治工作非一人可以完成 對自我傷害者採取的態度與原則有六不:不保密、不拖延、不視為開玩笑、不羞辱、不爭辯、不單打獨鬥 第三節 青少年的焦慮疾患 焦慮與焦慮性疾患 (anxiety disorder) 社會畏懼症(social phobia) 對於人際、社會環境感到焦慮或害怕,通常無法與人有正常之社交關係 廣泛性焦慮症(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GAD) 對許多事件或活動過度焦慮及擔憂的情緒,對當事人造成極大之挫敗與無能感 強迫症(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 OCD) 包括強迫行為或強迫性思考,是一種一再出現、無法克制的某些儀式性之行為 焦慮疾患的成因 早期心理學對於焦慮性疾患的解釋,源自於Freud對於歇斯底里症的解釋 「三我」: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 本我:人類的原始慾望,屬於享樂主義;是一種本能的性及攻擊的慾望,也是人們行為的動力來源 超我:從成長中學得的規範、內化為個人的行為準則,控制本我的欲望不致出現不能被社會所接受的行為 自我:調節本我與超我間的能量,使符合現實情境 本我的需求經常不能夠被超我接受,所以必須透過自我的宣洩來減少兩者的衝突 當超我太強使得自我無法調節時,便會導致焦慮症狀的產生 生理因素 交感和副交感神經系統活動的亢進,造成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的過度釋放 心理社會因素 焦慮的學習經驗 學習理論認為若青少年曾經面臨一個有壓力的環境,且須保持相當警覺的狀態,當之後再度遇到類似狀況時,便可能以同等的焦慮強度來面對 家庭因素 若父母的管教方式為嚴厲懲罰、過度干涉及過度保護,則孩童遇挫折時,引發焦慮的可能性較高 焦慮疾患的協助方式 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對大部分的強迫症青少年有效,但缺點在於停藥後的復發率極高 目前最常被使用的藥物是選擇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SRIs) 心理治療 認知行為治療 找出自我挫敗和扭曲的思考,修改導致焦慮的認知 行為治療最主要改變的是對引發焦慮的環境之反應 家族治療 在兒童與青少年當中,經常發生憂鬱及焦慮的共病現象 焦慮症狀有引發憂鬱

文档评论(0)

sunguoho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