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广东省广电集团
输变电工程架空导地线
压接工岗位培训讲义
李棠 陈健学 陈为文 编写
广东省输变电工程公司编印
二○○三年七月·广州
输变电工程架空导地线压接工岗位培训讲议 (第五版)
目 录
第一篇 理论知识培训
第一章 架空导地线压接的基本原理及作用
第二章 架空导地线液压施工工艺要点
第三章 架空导地线压接的质量控制方法
第四章 架空导地线压接的质量验收及方法
第五章 架空导地线压接常见质量问题的预防
第二篇 实操考核
第六章 液压机使用基本知识
第七章 实操考核内容及组织
附录
常用 LGJ 型钢芯铝绞线计算参数及压后尺寸推荐值
输变电工程架空导地线压接工岗位培训讲议 (第五版)
第一章 架空导地线压接的基本原理及作用
编写: 李 棠
一、 架空导地线接头的作用
1、 过流
2 、 受力
对于压接型的接头,合两种作用于一体的有导线的耐张管及接续
管(直线管),是保证电力系统正常运行和完整性的必不可少的元件。
二、 电气接头的连接方式
1、 熔焊:低压配电系统和弱电系统用得较多。
2 、 熔栓连接:
3、 压接:特点是连接金具产生塑性变形。
按压接的能源可分为:
a、爆压
b 、液压:分为点压和围压,架空导地线全部是围压,压后的截面是等六角
形。
三、 接头的接触电阻
1、 金属导电的古典电子理论――洛仑兹理论。
自由电子的存在并且能自由的定向运动是金属导电的理论基础。
2 、 接触电阻的定义及影响接触电阻的因素:两个需连接一起的导体,在
连接面之间存在电阻,称为接触电阻,接触电阻的大小和接头的材料、
连接方式、连接时的压力和施工工艺有着密切的关系。
a、 接触电阻产生的原因:金属表面氧化物的存在令到两连接导体不
能达到纯金属接触而妨碍了自由电子的定向运动。
输变电工程架空导地线压接工岗位培训讲议 (第五版)
b 、 接接触面的微现分析及影响接触电阻大小的因素。
分析:只有那些具有实际金属全接触而中间没有金属氧化膜存在的接触
点才能承担输送的负荷电流。
因素:接触面的清洁度
接触面的粗糙度
接触面的氧化程度:导电脂的使用,接头的连接压力:
其中接头的连接压力是保证接头低接触电阻最主要的因素。因为压力可
以挤破金属表面的氧化膜而使需连接的导体达到纯金属接触而传输电流。
假设一个接头其标称面积为 A ,实际接触面积为a,这是多个点接触面
积的总和,若连接时为挤碎氧化膜所施加的总压力为 F ,遇、则F =Pa ……
(1)
P 是一个仅与金属特性有关的常数,它是金属氧化挤破时所需的压力。
如果 R 是接触电阻,因为导体是电阻和其断面积成反比,所以
C1
R = (2) C1 是金属常数
a
从(1)式得a =F/P 代入 (2 )式
R =C1 ·P/F ……(3)
∵C1 和 P 都是常数
∴R =C/F ……(4 ) C =C1 ·P
从(4 )式可以得出一个有趣的结果:即接头的接触电阻和所施加的
压力成反比,而和总面积无关。它的极限是零,但永远不可能是零。因此
为了保证接头运行时的温升能达到规定的要求,接头的电流密度是选择得
很小的,据有关的规定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财务会计讲义 第十三章非流动负债.pdf
- 中山大学MBA实战课程——从精益生产到世界级制造.pdf
- 时代光华管理课程-企业如何培育丶提升核心竞争力.pdf
- 第七部分:房地产市场营销管理讲义.pdf
- 国家级示范高等教育课程《营销策划学》精选案例.pdf
- 物业管理课程讲义-物业管理实务.pdf
- 北京城市学院行政管理精品课程《现代秘书学》.pdf
- 人力资源管理相关法规简介-课程讲义.pdf
- 《出入境检验检疫报检员报检实务》讲义.pdf
- 全区餐饮单位食品采购索证索票讲义.pdf
- 探索非线性微分方程解析解构造:方法、应用与展望.docx
- 政府医疗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理论、实证与政策优化.docx
- 政府投资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应用探究——以滨海市数字电视大厦项目为镜鉴.docx
- 托马斯·杰斐逊政治哲学:理论、实践与影响的多维剖析.docx
- 新形势下公安信访工作的困境与突破:以[具体城市]为例.docx
- 区域农产品物流配送的问题剖析与优化策略.docx
- 保险代理人法律问题的多维度剖析与实践反思.docx
- 以文育人:初中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的深度融合与实践探索.docx
- 两性絮凝剂制备的多维度探究与创新策略.docx
- 步进梁加热炉炉温综合优化控制策略:模型、方法与应用.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