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图谱及社会网络视角下的科学范式变迁以中国-东南大学学报.PDF

知识图谱及社会网络视角下的科学范式变迁以中国-东南大学学报.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知识图谱及社会网络视角下的科学范式变迁以中国-东南大学学报

2018年11月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Nov 2018   第20卷第6期 JournalofSoutheast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Science)   Vol20 No6 知识图谱及社会网络视角下的科学范式变迁: 以中国社会学的恢复和重建为例 1 2 陈华珊 ,叶锦涛 (1 中国社会科学院 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北京 100732;2 上海大学 社会学院,上海 200444)     [摘  要] 以中国社会学三本核心刊物《中国社会科学》(1986—2016)、《社会学研 究》(1986—2016)与《社会》(2006—2016)所发表全部论文为研究素材,运用文本语义分 析手段,对三十年来中文社会学的知识空间进行了测量,并从社会网络的角度考察了三十 年来社会学知识空间的演化过程及其规律,从而反映中国社会学重建以来学术共同体的 发展历程。 通过构建相关网络指标,对中文社会学知识空间的“硬核圈”进行了测量,从中 考察社会学范式变迁过程,并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学本土化问题进行了回应,同时展示了 运用现代自然语言分析技术对大规模文本建立知识图谱的可行性。 [关键词] 中国社会学;知识图谱;社会网络分析;网络嵌入性 [中图分类号]C9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1⁃511X(2018)06⁃0048⁃09 一、研究背景 (一)范式变迁 “范式”(Paradigm)一词源自希腊语 Paradeigma,意指“模型”“模范”,最早出现在亚里士多德 《修辞学》一书中,意为“范例”,即一种最好的、最具指导性的例子。 尽管是库恩让范式一词名声大 噪,但李醒民认为最早使用“范式”(Paradigm)的学者不是库恩,一些自然科学家和科学社会学家在 [1] 20世纪初期就开始使用“范式”一词 。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时期正好是小科学时代转向大科学时 代的关键节点,也是科学共同体快速形成的阶段。 1962年托马斯·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从科学哲学、科学史和科学社会学三个视角正 式提出“范式”(Paradigm)一词,此后的五十多年间,范式一词早跨出这三个学科范畴,迅速被各个学 科和领域认同和接纳,并用于分析各自学科的发展。 库恩认为范式起源于具有以下两类特征的科学 成就:一是“空前地吸引一批坚定的拥护者”,使他们脱离科学活动的其他竞争模式;二是它们必须是 开放性的,具有许多的问题,以留待“重新组成的一批实践者去解决”。 具体而言,范式是科学共同体 普遍接受的共同信念,一种得到普遍承认的科学成就,它包括科学概念、规律、理论、解题模型、范例、 [2] 应用及工具等等,范式也是科学共同体认可、共享的理论视角或研究视角 。 尽管仍有其他学者对 范式的界定与以上两者存在差异,但总体而言,大同小异。 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库恩界定了 范式的两类用法:综合的用法和局部的用法。 前者指的就是各种类型的范例,例如基于一种理论类 型;而后者则聚焦于“科学共同体”概念。 在范式概念界定中,可以清晰地看出范式与科学共同体之 间存在密切关系,即科学共同体是范式存在的现实基础,范式是维系科学共同体存在、发展和壮大的 [3] 纽带。 一方面,范式存在的基础是科学共同体,这些共同体既可以是一个大的学科 ,也可以是从大 [4⁃8] 的共同体中分化出来和重组的100人左右的共同体 。 另一方面,范式也是维系科学共同体的基 础和纽带,毕竟范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