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T1160-2002-棕榈象甲检疫鉴定方法》.pdfVIP

《SNT1160-2002-棕榈象甲检疫鉴定方法》.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SN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 SN/T 1160-2002 棕桐象甲检疫鉴定方法 Methodsfortheidentificationof Rhynchophoruspalmarum (Linnaeus) 2002一11一25发布 2003一05一01实施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 总局 发 布 SN/T 1160-2002 前 言 本标准是在参考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主要依据棕桐象甲的形态分类学原理,确定各项技术指标。 本标准给出棕搁象甲成虫、幼虫和蛹的形态特征,以及其近缘种分类检索表,可同时或单独作为棕 桐象甲的鉴定依据。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出人境检验检疫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林明光、李继勇、华丽、伍玉卿。 本标准系首次发布的检验检疫行业标准。 SN/T1160-2002 棕搁象甲检疫鉴定方法 1 范 围 本标准规定了棕桐象甲的检疫鉴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进口寄主植物(参见资料性附录A)及其植物产品时对棕搁象甲的鉴定。 2 原理 棕桐象甲[Rhynchophoruspalmarum (Linnaeus)],属鞘翅目(Coleoptera)、象虫科(Curculion- idae),隐须象亚科(Rynchophorinae)I隐颊象属(Rhynchophorus),主要随寄主植物的种苗及以寄主植 物为材料制成的包装物,作远距离传播。成虫有迅速飞翔和扩散能力,飞翔速度每秒可达6m,可连续 飞翔4km-6km,进行自然传播。 棕搁象甲的形态特征、寄主植物、分布范围、传播途径及生物学习性为制定鉴定方法提供了依据。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OZ适用于本标准。 3.1 体长 length 从眼前缘到臀板后缘的长度(不包括咏长)。 3.2 体宽 width 身体背面观最大的宽度,一般在鞘翅肩部。 3.3 哮 rostrum 额部向前延伸的部分,末端具口器;碌的长度指缘端部到眼前缘的长度 3.4 假4节 faslefoursegmentes 附节共有5节,但第4节退化缩小,不易看出;描述附节时,通常把实际的第5节说明为第4节。 3.5 臀板 pygudium 腹部第7节背板,大部分暴露于鞘翅之后。 3.6 感觉孔 sensorypores 幼虫内唇上的具有感觉功能的孔状器官。 3.7 内唇 epipharynx 幼虫口器上唇的内侧(即外露面的反面),具有感觉器官。 3.8 鼻板 nasalplate 咏端部背面圆弧状延伸的部分,后缘被一行刻点分开。 SN/T1160-2002 4 仪器和试剂 4.1 仪器 双目解剖镜、显微镜、测微尺、恒温干燥箱、白瓷盘、磨口广口瓶、烧杯、酒精灯、指形管、量筒、普通天 平、培养皿、昆虫针、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标签纸、镊子、剪刀、三级台. 4.2 试剂 10%氢氧化钠、酒精、甘油、二甲苯、加拿大树胶。 5 实验室鉴定 5.1 标本 的预处理 5.1.1 成虫、幼虫及蛹标本制备 成虫标本采取针插风干保存,并注意防虫蛀;幼虫和蛹浸泡前放人开水内煮1min2min至虫体 直硬,后用酒精一甘油保存液保存。 5.1.2 成虫外生

文档评论(0)

ormiti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