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群亦邦本试论中国的齐民社会与社团正当性-中国社会学网
第5卷 第6期 社会学评论 Vol.5 No.6,Nov.2017
2017年11月 SociologicalReviewofChina
【探讨与评论】
群亦邦本:试论中国的齐民社会与社团正当性
杨春宇
内容提要:对中国民间社团的认识事关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判定,却一直未得到理论家足够的重视。本
文试图在宗族模式、差序格局、市民社会三个视角之外,从“社团中国”的视角重建中国的“社会叙事”。本文
认为,中国自古至今一直拥有繁荣的结社活动,它在整体上并不“反社会”,却因缺少正当性而盛衰无常。这
背后,主要的制约因素是源于先秦时代法家思想的“齐民社会”理念类型。在“本/末”“轻/重”和“群/党”等观
念的指导下,它将民众的横向结社认作社会稳定的反面,对社会趋繁至多做到消极宽容而没有实质性的自
我调适。这种在许多方面与市民社会背道而驰的理念类型造成了中国人对结社的隐忧,而要适应社会复杂
化的大趋势,就需要我们解除这种忧虑,真正赋予社团以正当性。
关键词:齐民社会;民间社团;正当性;市民社会;差序格局
民间社团,又称社会组织,指的是在政府和市场之外的,由民众自愿结成的团体。这既是西方“市民社
会”的实质内涵,也与我国《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中的界定相符。(王名,2008:1-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务院,1998)
中国民间的结社现象一直是近代以来思想家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它既关系到如何判定中国社会的基
本结构和性质,更关系到中国迈向现代化的可能和路径。然而在既有的理论模式中,中国民间社团的面
目、性质和地位却一直模糊不清。在微观层面,我们有卷帙浩繁的历史文献涉及民间结社,近代以来的经
验研究更生成了大量相关的案例研究,但以此为出发点,从宏观层面探讨结社问题,并将其放进中国社会
历史背景中来理解的努力尚属鲜见。本文从“社团中国”的视角出发,综合利用各种方法和资料,系统检视
以往各种理论在这一议题上的得失。在此基础上,我试图对中国的结社问题作一总体判断,并以“齐民社
会”概念作为解释。
一、社会组织的重要性
(一)既有理论对中国社团的低估
思想家对于社会组织在中国社会中的重要性,一直以来都有不同的看法。
作者简介:杨春宇,人类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民间社团、宗教人类学和海外
民族志。
基金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创新工程课题“多民族国家的社会治理”。
- 69 -
群亦邦本:试论中国的齐民社会与社团正当性
孙中山先生曾30余次在公开场合谈及,中国社会是“一盘散沙”,人人各自为战,并没有真正的团体精
神(颜德如,2005)。“中国人不团结”因此成为一个近乎定论的刻板印象,被各方征用,来论证中国人民族性
之缺陷和中国社会的落后。类似的说法还有“一袋马铃薯”,学者用以形容中国小农缺乏组织性的特点。
不过这话本来是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用来形容法国农民的。
事实上,孙中山并不否认中国人有社会层面的团结,他痛心的是中国人民族意识的缺乏。“中国人只有
家族和宗族的团体,没有民族精神,所以虽有四万万人结合成一个中国,实在是一片散沙,弄到今日,是世
界上最贫弱的国家,处国际中最低下的地位。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我们的地位在此时最为危险。如果再
不留心提倡民族主义,结合四万万人成一个坚固的民族,中国便有亡国灭种之忧。我们要挽救这种危亡,
便要提倡民族主义,用民族精神来救国。”(孙中山,1981:621)民间结社若没有民族精神在其中,则虽多无
益,不能团结民众以御外侮,只能成为内斗的祸端。因此他希望中国人能在革命力量的感召下团结奋斗,
牺牲个人之自由,以实现民族之自由。
由此可见,革命者所谓的“一盘散沙”论,包含了强烈的改造中国社会的愿景,并非对中国社会的客观
描述。事实上在势单力孤时,为了联合大众,革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