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老子第十三至十七章注釋
參考書目:
﹝1﹞鄭成海,《老子河上公注斠理》
﹝2﹞张忆, 《老子白话今译 (先秦诸子今译丛书)》
﹝3﹞云尘子,《老子》说解
猒耻第十三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
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
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讬天下。
【注釋】
宠辱若惊:若 ,乃,于是。受宠或受辱,就感到惊恐。
贵大患若身:大患,大的祸患 。河上公注,“贵,畏也”。此句义不可通,疑原作“大患
有身”,“有”,“若”篆形相近。下文“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
有何患?”正申明此义,“有身”二字,前后相应(高亨)。贵 ,畏。若 ,至。畏大患至
身,故皆惊。[郑] 另解:重视大的祸患出现,应当像重视自己的身体一样。[云] 重视身
体就象重视大祸患一样[张]
何谓宠辱若惊?河上公本无“若惊”二字。问何为宠,何为辱?宠者尊荣,辱者耻辱及身,
还自问者,以晓人也。
宠为下,河上公本“辱为下”。下 ,下贱。[郑]。得宠并不光荣,而是卑下的。[张]
何谓贵大患若身?此句删改作“何谓大患有身”何故畏大患至身?[郑]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 :我之所以有大患,是因为我有身体存在。老子认为大患来自
人的身体,因此防止大患,应该先重视身体(贵身)。老子一向强调贵身,并没有动人弃身 、
轻身或忘身。但老子这里的意思,古往今来普遍被误解为劝人轻身、弃身。今从陈鼓应(以
及古代司马光、范应元)的解释。[张]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寄 ,寄托,交付。以贵身的态度对待天下事,才可以把
天交托给他。老子认为,贵身的人即“为腹”而不“为目”,只求生活的安这恬静,而不追
求声色娱乐,这样的人才可能不因为荣辱毁誉而使自身受到损害,因而才可以担当天下的大
任。[张] 因此,看重自己生命,而像对待自己的生命那样,让百姓也看重自己生命,这
样来治理天下的人,似乎可以把天下寄托给他,但是,过分看重生命存在,恐怕难以长久拥
有天下。[云]
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以爱身的态度对待天下事,才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张]
爱自己的生命,而像对待自己的生命那样,让百姓也爱自己的生命,这样治理天下的人,才
可以将天下真正托付给他,关键在于他爱自己并非只为了自己,而是为百姓,这样才能长久
拥有天下。[云]
【白話文翻譯】
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恐,重视身体就象重视大祸患一样。
什么叫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恐呢?得宠(本质上)是卑下的,得到宠爱感到惊恐不安,
失去宠爱也感到惊恐不安,这就叫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恐。什么叫重视身体象重视大祸患一
样?我所以有大祸患,是因为我有这个身体,如果没有这个身体,我还会有什么祸患呢?
所以,能够看重自己的身体,并以这种态度去处理事情的人,才可以把天下文付给他;
能够爱惜自己的身体,并以这种态度去处理事情的人。才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
【阐释】
老子认为,无论是得宠或是受辱,都是对自己人格的一种贬低 。受辱损伤自尊,得宠则会使
人感到这是意外的殊荣,因而战战兢兢、诚惶诚恐,独立 的人格无形中便失去了。而一般
人对于身外的宠辱毁誉,总是十分看重,有的甚至看得比生命还重,因此老子提倡 “贵身”,
就是让人们看重自己的生命。自己的人格,而轻视荣辱之类身外之物 。
赞玄第十四
视之不见,名曰夷 。听之不闻,名曰希 。搏之不得,名曰微 。比三者不可致诘,故混
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 。绳绳兮不可名,复归於无物 。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
象,是谓惚恍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後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
是谓道纪 。
【注釋】
夷:无色曰夷 (河上公)希:无声曰希 (河上公)微:无形曰微 (河上公)。搏,索持也,
即模索而持之。
比三者不可致洁,故混而为一: 比,应为“此”。三者,指视之不见的“夷”、听之不
见的“希”和搏之不得的“微”。这三者是老子用以描 述不可感知的“道”的。由于“道
”没有确定的形体,我们的感官无从体验,因此难以用确切的语言描述它,只能以我们经验
世界的这些概念去 “证伪”它,通过对我们熟知的感性经验的一一否定,从而显示 “道”的
特征 。致洁:究诘,追究。这句的意思是:无论夷,还是希,还是微,这三者形象是无法
追究的,所以道是浑沌一体的。[张]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皦 (jiǎo):明亮、清晰 。[张]言一在天上,不皦皦光明[郑
]。昧:阴暗、不清楚 。[张]言一在地下,不昧昧有所暗冥。
绳绳兮不可名:绳绳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