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世间带来甜味的人明朝着名富商慈善家李五.PDF

为世间带来甜味的人明朝着名富商慈善家李五.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为世间带来甜味的人 明朝著名富商慈善家李五 今天小编要给大家讲的是位闽南富商的故事,一说到这个地名,就非常不得了。因为从 古至今,闽南都是出富商的地方,今天讲的这个人物与闽南有很大的渊源。据说闽南一带, 很多人都是听他的故事长大的,以至于流传着一句“富不过李五,善不过李五”的炫富说法。 用现在的话说,李五就是古代版的“李嘉诚”。600 年来,泉州人认为最富的人就是李五了。 他的故居九落百间房,占地一万多平方米,即使在今天,依旧让人惊讶。那么李五的致富之 路是如何开启?后人对他又是如何评价?本期《用益带你一起探寻中国古人的财富智慧》要 给大家介绍的就是明朝闽南著名富商慈善家李五。 人物介绍 李五,生于明太祖洪武十九年(1386 年)农历二月初 三,卒于明英宗天顺二年(1457 年)农历九月初六,泉州 府晋江县二十九都和风里凤池乡人,为今晋江市池店镇池 店村李氏村民的三世祖。李五一生历经“八朝七帝”,终 生未仕,始终以商人的身份拼搏、活跃在明代早期的地方 历史舞台上,为闽南著名富商、慈善家。 发家史 李五名英,字俊育,号自然,在兄弟中排行第五,所以人称李五。李五出生的时候,明 代开国还不到二十年,国家和政府刚进入休养生息的阶段。李五自小随兄经商,很快就独自 往来于江浙广一带。闽南盛产甘蔗,“凤池乡”良田千顷,土地肥沃。李五利用其优势,大 量建设仓舍,发动族人和附近的村民种甘蔗,然后大量收购甘蔗或蔗糖,乘季风将南边的糖 运往北方,同时附带闽南特产龙眼、荔枝等果干及各种土特产,从村西“桅头尾”古渡头装 船,穿过潘湖洋的吟啸桥,经九十九溪,出溜石六陡门,进入晋江,用大船销往海内外,尤 其以江浙京津为多。然后在返程的空船上装载好北边的丝绸、棉纱,以及京货运回南方,分 发给家乡的妇女纺纱织布,再把加工好的丝织成品转销海内外,获得丰厚的利润。 有人听到这,可能会觉得李五真命好,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坐等收钱。然而事实并非一 帆风顺。闽南地处沿海,时常出现台风等自然灾害。李五的糖仓规模很大,只好成片地建在 旷地之上,难免遭受自然灾害的破坏。在一次暴风雨中,果然又有装满“黑糖”的糖仓被凌 厉的台风刮倒。风灾过后,李五进行清理仓库的工作,多少希望能够挽回一点损失。 搬开杂乱的毡篷、木柱以后,李五发现黑糖已经踪迹全无,尽被泥土覆盖,虽说早有心 理准备,还是从头顶凉到了脚跟。此情此景,要是换成小编,早就懵圈了,心里无数句,苍 天啊但是李五又是如何面对的呢? 心有不甘的李五,不由得将一双大手深深地插进泥土之中,过了很久,才将手抽了回来。 恍惚之中,但见手中半是泥土半是黑糖,出于习惯,他将手指放进嘴里尝了一尝,又把手伸 到眼前一看,顿时眼前一亮,他发现黑糖并没有完全溶化,且由黑色变为灰白,味道更为冰 凉清甜。聪明的李五脑中灵光一闪,赶快将灾后整理工作交给助手们,随便找了个盆子,又 挖了几捧这种“亦糖亦土”的混合物,拿回家进行研究。 在认真思考后,他知道一定是暴风雨刮起的这一层覆盖在黑糖上面的泥土,加上风雨的 浸泡,起到了神奇的作用。经过反复的试验,李五在原有制作“黑糖”的基础上,再添加最 后一道科学的加工程序:他先将制好的黑糖完全去除水分,放入竹篾编成的筐子里面,用特 制的“糖刀”在夯实的黑糖上面割出一个深深的“创口”,又从水面清澈的泥潭水窟中采集 来良好的泥土,再用闽南专用的竹筛将泥土的杂质过滤掉,将它完整地覆盖在黑糖上面的“创 口”,大约一寸厚的浓泥土,慢慢地吸干黑糖中的“黑色素”。如遇晴好的天气,不出一周, “吃饱”了“黑色素”的泥土就可凝结成块。这时,只要把泥块敲破取出,去除糖中的沙粒 泥屑,清甜冰凉的赤砂糖就做成了。并且它的质量明显优于其他蔗糖,因而销量也越来越高。 因为李五是池店凤池人,卖糖的产地又以凤池为主,故称“凤池糖”。 这真是赤裸裸的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的节奏。李五贩卖的“凤池糖”,以甘醇细腻甜美 闻名,不但是李五发家致富的拳头产品,而且快速成为明代“仁宣之间”由闽南产出的中国 驰名商标。 经商之道 ●智勇兼备,仁义双全 李五从事的不是“针头线脑”的小本买卖,而是纵横捭阖的大宗生意,其间有的是惊涛 骇浪,既锻炼了李五,也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