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乘数问题的分析
王志成
内容提要:这篇文章摘自本人新近完成的《价值、利息和
经济周期原理》一书,现专门发表出来供想研究这方面问题的
广大网友参考。文章中涉及到了边际效用递减的问题(在书中
已详细论述过),实际上以往正是因为对这一规律的不正确表达
才使得在运用“理论”时出现了悖论,如果深入了解了边际以
及递减的涵义那就不会犯此类错误。
关键词:乘数,悖论,边际。
一、投资乘数
乘数的概念是由卡恩提出来的,但也是凯恩斯最先比较全
面地研究了其中的问题,使得这种知识成为了萨缪尓森称之为
的“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一个中心概念”① 。基于这种概念之上
的所谓凯恩斯乘数模型不仅是凯恩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
一,通常也是研究宏观经济问题离不开的方法与躲不过去的问
题之一。
那么,这一概念的事实依据是什么,想要解决和能解决的
又是些什么问题呢?一句话,我们要思考一下其概念与事实是
否一致:如果是一致的,那就可以直接抽象,抽象出的结果一
般也是正确的;反之,就不能直接抽象,抽象出的结果必定存
在错误。
这一问题的起因过程大致就像凯恩斯介绍的是这样的:
① 《经济学》第12 版、上册,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 年,第 254 页。
1
“乘数的概念系由R ·F ·卡恩先生在他的论文《国内投资和失
业之间的关系》中首先引入于经济理论。在该文中,他的论点
来自一个基本的想法,即:如果在各种设想的情况(以及其他
一些条件)下,消费倾向都具有既定的数值,如果国家的货币
管理当局或其他的领导机关采取行动来刺激或阻挠投资,那么,
就业量的增减会是投资量的净增减的函数。该文的目的在于建
立一个一般性的原理,用以估计净投资的增量和由此而导致的
总就业量的增量之间的数量关系。”①
这里面提到了“消费倾向”的概念,不论“倾向”意味着
什么、起因又如何,有一件是不争的事实,这就是要想消费总
得要有“收入”,所以正像凯恩斯也意识到的那样,“在论述乘
数之前,有必要说明边际消费倾向的概念”② ,而要想理解这
一概念就必须先把“收入”的概念说清楚。对于收入问题凯恩
斯是这么解释的:“本书所考察的实际收入的波动是那种把不
同数量的就业量(即不同数量的劳动者单位)运用于既定数量
的资本设备而造成的收入波动,从而,实际收入随着所使用的
劳动者单位数量的增减而增减。如果像我们一般所假设的那样,
在资本设备为既定的条件下,被使用的劳动者单位的增加会导
致收益递减,那末,用工资单位来衡量的收入的增加比例会大
于就业量的增加比例,而就业量的增加比例又会大于以产品来
衡量的(假如那是可能的话)实际收入的增加比例。然而,以
产品来衡量的实际收入和以工资单位来衡量的收入却会同时增
加或减少(在短期中,资本设备几乎没有变动的情况下)。由于
无法对以产品来衡量的实际收入加以精确的衡量,所以,以工
资单位来衡量的收入(Yw )往往被当作实际收入的变动的实用
①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重译本),高鸿业译,商务印书馆,1999
年,第 117~118 页。
② 同上,第 118 页。
2
的指标。在某些场合,我们决不能忽视 Yw 的增加或减少的比
例一般大于实际收入的增加或减少的比例这一情况;但在其他
场合,它们总是同时增加或减少的事实使它们成为几乎可以相
互代替的东西。”①
这是可以理解的,我们不考虑产品是否适销对路,反正都
卖出去了,从金额上来讲就相当于每增加一个劳动者就增加了
一份应有的收入,即“实际收入随着所使用的劳动者单位数量
的增减而增减”。
凯恩斯对边际消费倾向是这么解释的:“我们的一般心理
规律宣称:当整个社会的实际收入增加或减少时,该社会的消
费也会增加或减少,但后者的增加或减少不会像前者那样快。
现在,我们一般心理规律可以被改写成为——并不是绝对准确
的,而是受到限制条件的约束;这些限制条件是显而易见的,
并且很容易地能以完整的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