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通解》PPT教学课件第二十课:望诊.ppt

《伤寒论通解》PPT教学课件第二十课:望诊.ppt

  1.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灵枢》:“凡病少愈而卒死者,何以知之?曰:赤色出於两颧,大如拇指者,病虽少愈,必卒死。黑色出於颜,大如拇指,不病,亦必卒死矣。” 2.黄色 可以分为鲜黄、暗黄、萎黄三种。   黄而似有油光为鲜黄,多属阳明湿热;   黄而黯淡为暗黄,多属三阴寒饮;   萎黄:是面色淡黄、枯槁无泽,多为中焦胃气虚弱,营血不足。   3.白色:多为虚寒证,血虚证,水饮证。   4.黑色:多属水饮证、寒痛证及瘀血证。   5.青色:主寒证、痛证、瘀血证、痉风证。    《千金翼方》:“仲景曰:鼻头色青者,腹中冷,若痛者死,鼻头色微黑者有水气,色白者无血,色黄者胸上有寒,色赤者为风,色青者为痛,色鲜明者有留饮。” 三、望形态 1.四肢抽搐或拘挛,项背强直,角弓反张,属于痉病。 2.手足软弱无力,行动不灵而无痛,是为痿证。 3.关节肿大或痛,以致肢体行动困难,是为痹证。   4.若卒然昏倒,而呼吸自续,多为厥证。   5.以手护腹,行则前倾,弯腰屈背,多为腹痛。   6.以手护腰,腰背板直,转动艰难,不得俯仰,多为腰腿痛。   7.行走之际,突然停步,以手护心,不敢行动,多为真心痛。   8.蹙额捧头,多为头痛。   9.如病人畏缩多衣,必恶寒喜暖,即里寒。 10.病人常欲揭衣被,则知其恶热喜冷,非表热即里热。   11.卧时常向外,身轻能自转侧,为阳证、热证、实证。   12.卧时喜向里,身重不能转侧,多为阴证、寒证,虚证。 13.蜷卧成团者,多为阳虚畏寒,或有剧痛。 《伤寒论》:“师持脉,病人欠者,无病也。脉之呻者,病也。言迟者,风也。摇头言者,里痛也。行迟者,表强也。坐而伏者,短气也。坐而下一脚者,腰痛也。里实护腹,如怀卵物者,心痛也。”(宋本脉法) 四、舌诊 舌诊,是望诊当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 舌苔与舌质。 结合西医的解剖学,舌苔就是丝状乳头,细而长,呈白色丝绒状,遍布舌体表面;点刺就是菌状乳头,散在于丝状乳头之间,顶端稍膨大而钝圆,肉眼看呈红色点状。 这个有利于如何去进行舌诊。 舌通过经络与五脏相连,因此人体气血的虚实,疾病的深浅轻重变化,都有可能客观地反映于舌象。 张三锡曰:“《金镜录》载三十六舌以辨伤寒之法已备,再三讨论,不过阴阳、表里、虚实、寒热而已。”   至于,中医认为舌尖属心肺,舌中属脾胃、舌根属肾,舌两侧属肝胆。这种分布法则,是相当的机械性,临床上没有多少临床意义。   (一)正常的舌象   简单来讲,就是淡红舌,薄白苔。   (二)舌质 是指舌的本体,主要观察其色、形态两方面。 1.舌色 (1)红舌:舌色较正常深,呈鲜红色,主热证,多为里热实证。 (2)绛舌:舌色深红,为热盛,多为邪热深入营分、血分或阴虚火旺。但是也有阴寒证,这一点要注意的。   (3)淡舌:舌色较正常浅淡,主虚证、寒证,多见于血虚,为阳气衰弱、气血不足象。色淡而胖嫩;或者胖嫩而边有齿痕为虚寒。   (4)瘀斑舌:舌上有青紫色之瘀点或斑点。   (5)青紫舌:全舌舌质呈现青紫,多数舌质淡黄紫或青紫而滑润者为阴寒证。   2.舌形态 多观察舌质的胖瘦、点刺。 ①胖瘦: “胖”指舌体胖大、肿胀,多与饮邪停留有关。 舌质淡而胖,舌边有齿痕者,多属虚寒水饮证; 舌质红而肿胀,多是阳明热邪湿毒互结。  “瘦”指舌体瘦小而薄,多属虚证。   ②点刺: 舌乳头增生、肥大,突起如刺,多属热邪亢盛。 热邪越重,点刺越红、越大、越多。    (二)舌苔 舌苔,是胃之生气上蒸的表现。这种现象,也叫做胃气上潮。如果胃气正常,那我们的舌苔就是薄白一层,白苔嫩而不厚,干湿适中,不滑不燥。 章虚谷曰:“舌苔由胃中生气以现,而胃气由心脾发生,故无病之人,常有薄苔,是胃中之生气,如地上之微草也,若不毛之地,则土无生气矣”。 吴坤安说:“舌之有苔,犹地之有苔。地之苔,湿气上泛而生;舌之苔,胃蒸脾湿上潮而生,故曰苔。” 观察舌苔内容为苔的颜色、厚薄及润燥。 Page ? * 第二十课 中医的诊法,大家都清楚,经常说“四诊”,就是“望、闻、问、切”。而我们添加一种诊法,就是“腹诊”,合称“五诊”。在学习诊法的过程中,我们对古今诊法内容进行选择性的讲解,使得“五诊”与“经方辨证”相互辉映。 或者说,“五诊”内容简洁、明了,契合经方中医的基础理论,更是契合阴阳,同时在临床上,能足够应付“辨证”,从而避免繁杂、混乱,医生也不至于临床上见到病人,手忙脚乱,胡乱的搞。 五诊即望、闻、问、切、腹五种诊察疾病的方法,是

文档评论(0)

jiandedaxi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