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破产法律制度专论 谢俊林著.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绪 论 从 《中华人 民共和 国企业破产法 (试行 )》颁行至今所历 经 的是 中国社会 巨大变革 的 年 ,其剧烈程度相信使置身其 中的每一位 中国人都难 以忘怀 。在市场机制对资源进行基础性 配置的前提下, “无形之手”促使企业优胜劣汰 ,使资源 向更 有效率 的生产部 门流动。在竞争机制 的作用下,企业破产是合 乎市场规律 的结果,破产法律制度作为一种制度安排,被立法 者设计成为市场主体新陈代谢过程 中各利益相关者所必须遵守 之游戏规则。当今中国作为 成员 已经融入到世界经济体 系之中,法律制度作为 “游戏规则”,已经不再游离于企业运 行之外, 《破产法》作为企业运行之规则对 国民经济运行的影 响是不言而喻的。 一、破产的法律涵义及其法律特征 (一)破产的法律涵义 在不 同的国家和地 区 ,人们对 “破产 ”的法律涵义存在 不 同的理解 。例如 ,我 国台湾地区的法律教科书中将 “破产 ” 定义为 : “破产乃债务人在经济上发生 困难 、无法 以其清偿能 力对全部债权人之债权为清偿时,为解决这种 困难状态 ,利用 法律上之方法 ,强制将全部财产依一定程序为变卖及公平分 配 ,使全部债权人满足其债权为 目的之一般执行程序 ” 。 日 本 《法律学小词典》中破产是 “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时, 以将债务人所有财产公平清偿给所有债权人为 目的审判上 的程 序 ”。 英 国的 《牛津法律大词典》将破产定义为 “政府通过 其为此 目的而任命的官员取得债务人的财产 ,从而将其变卖, 并且通过优先请求及优先顺序把债务人 的财产按一定 比率分配 债权人”的 “一种程序”。 中国破产制度 中的 “破产 ”作为法律上 的用语 ,有实体 和程序两重意义 。前者指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时所处的 财务状态 。该状态既可指资不抵债即 “债务超过 ”,也可指 虽然资产大于负债,但因资金周转不灵,以致陷于停止支付的 境地 。后者是指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时,为满足债权人正 当合理的要求,就债务人总财产进行的以清算分配为 目的的审 判程序 。中国现行 《民事诉讼法》第 条规定 :企业不能 清偿到期债务的,可依法宣告破产 。 《中华人民共和 国企业破 产法 (试行)》第 条也作 了类似 的规定 : “企业 因经营管理 不善造成严重亏损,不能清偿到期债务 的,依照本法规定宣告 破产 。”有 中国学者认为, “当债务人不能 以其财产清偿债务 ①见陈荣宗: 《破产法》,三 民书局,第 页 。 ② [日] 《法律学小辞典》,有斐阁 年版 ,第 页 。 ③ 《牛津法律大辞典》,光 明日报 出版社 年版,第 页 。 ④齐树洁主编: 《破产法研究》,厦门大学 出版社 年版,第 页 。 中国有学者认为 ,今天为人们所使用的破产一词不仅指一种经济上 的事 实状态 ,也意味着一种法律上的地位 。经济层面 的破产是对债务人实际境况的客 观描述 :法律上 的破产则是人们为解决经济 的破产现象而主观设立的法律制度 , 以破产立法 的存在为前提,要经过当事人 申请、法院受理等必经程序才能进入 。 见王欣新主编: 《破产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年版 ,第 页 。 时,为保护多数债权人并兼顾债务人 的利益 ,由法院对债务人 的总财产进行概括 的强制执行,以使债权人获得公平清偿的程 序 。” 笔者认为 ,破产作为一种法律制度 ,既具有程序法 的性 质 ,也具有实体法 的性质 ,是两者兼具 的一种特殊 的法律制 度 。将实体与程序 的两层含义结合起来,破产的涵义应该是: 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 ,法院根据有关当事人 的申请 ,将债 务人的破产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请先注册登录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