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拿来主义.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拿来主义》教案1 学习目标: 一、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 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二、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学习过程: 随着我国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外的科学、文化、技术以及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生活作 风等等也随之大量而来,我们应采取怎样的态度和方法才是正确的呢?学习鲁迅先生的杂 文《拿来主义》,从中可以受到启发,得到教益。 一、生疏字词: 礼尚(shàng ;崇尚、重视。) 自诩(xǔ;夸耀,说大话。) 残羹(gēng ;有浓汁的食品。) 冷炙(zhì;烤肉。) 冠冕(miǎn ;古代帝王戴的帽子,引申为体面。) 吝(lìn )啬(sè)、髓(suǐ)、蹩(bié) 二、研习新课: 1. 分析写作思路和课文结构层次。 提问:作者要论说的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课文前半部分写“闭关主义”和“送去主 义”? 明确:作者要论说的是“拿来主义”,但它是针对历史和现实存在的问题提出来的,近代 的“闭关主义”必然导致“现在”的“送去主义”。“送去主义”是一种有往无来的卖国行 径,必然导致国势日弱,被动挨打,从长远看,将造成亡国灭种。因此,采取与“送去主 义”针锋相对的“拿来主义”就刻不容缓。“送去主义”和“拿来主义”是一个问题的两个 方面,“破”正是为了“立”,“破”得彻底,“立”得才牢靠。这个问题弄明白了,作者的 思路和教学设计文章的结构层次就基本上清楚了。 全文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 1-4 段):揭露批判“送去主义”的实质及其严重后果。 第 1、2 段是揭露批判国民党政府在文化上奉行“送去主义”的媚外求荣和欺世惑众的 可耻行为。 第 3、4 段是揭露“送去主义”的实质和危害。 第二部分(第 5-9 段):阐明“拿来主义”的基本观点,批判在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上 的错误倾向。 第 5 段正面提出“拿来主义”的主张。 1 第 6 段揭示“送去主义”的危害和实行“拿来主义”的必要。 第 7 段揭示“拿来主义”的含义就是“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第 8 段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 第 9 段从正面具体而形象地阐明“拿来主义”的原则和方法。 第三部分(第 10 段):总结全文,指出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应具有的胆识和品质, 以及“拿来主义”对于创造民族新文化的重要意义。 2. 研习第一部分:弄清“送去主义”的实质与危害,体会幽默、讽刺的语言在批判错误观 点的表现力。 (1)提问:第 1 段“别的且不说罢”一句有什么作用?作者列举了哪些事例来揭露国民 党政府实行“送去主义”的媚外丑态的? 明确:这一句把所要揭露、论述的范围加以严格的限制,只讲文化上的事。本文写于 1934 年 6 月 4 日,那时日本帝国主义的魔爪已经伸到了东北、华北,国民党政府推行卖国 主义政策,变本加厉地出卖国家的领土、资源和主权,确实“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 了”。因此,用“别的且不说罢”的句子,不仅使论述的范围明确,而且增强了揭露的深刻 性。 作者举了三个“送”的事例:“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不知后事如何”,即有 去无回,这是媚外的可耻行径;还有几位“大师”们捧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 挂过去,“捧”何其郑重、恭敬,媚态可掬,几张画“一路的挂”,何其卖力,何其寒伧可 笑,“发扬国光”,反语,讽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 进‘象征主义’……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用这种方式来显示一点进步,多么可 怜,暗示“学艺”上的东西已经相当贫乏。作者讽刺批判的锋芒不是对着几位艺术家,而 是指向卖国媚外的反动当局及其御用文人,字里行间充满着憎恶和鄙视。 (2 )提问:一味奉行“送去主义”会产生什么严重后果及危害? 明确:作者以尼采自诩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作类比,“尼采究竟不 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不是“丰富”,还要“大度”,“只是送出去”,同样是愚蠢可笑 的。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几百年之后呢”?我们的子孙, “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磕 头”、“讨”和“残羹冷炙”、“奖赏”等词语,形象、深刻地写出了“送”的结果是我们的 子孙后代无法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3 )提问:“抛来”

文档评论(0)

yang40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32015152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