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西方美学导论Introduction to Western Aesthetics 第七讲:席勒的人道主义美学思想 Lecture 7: Schiller’s Humanistic Aesthetics 席勒(Johann Christoph Friedrich von Schiller) 席勒(1759-1805)德国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和美学家。 父亲是军队外科医生,母亲是面包师的女儿。 16岁时由学法律改学医,20岁时所写的《心理学哲学》的论文未获通过,第二年以《论人的动物性和精神性的关系》通过。 毕业后在军队当军医。受歌德影响,开始创作戏剧。1781年发表第一个剧本《强盗》,以后有《阴谋与爱情》等。 席勒的主要美学著作是《美育书简》(On the Aesthetic Education of Man, in a Series of Letters (über die ?sthetische Erziehung des Menschen, in einer Reihe von Briefen, 1793-95) ),由27封信所组成。这些信是写给丹麦奥古斯丁堡公爵(the Duke of Augustenburg)并在他和史梅尔曼伯爵的三年资助下完成的。 另外他还有一部《论美书简》(1793),是由写给丹麦亲王克尔纳 7封信所组成。 克尔纳[C· G· K?rner]是席勒的崇拜者和朋友,帮助席勒偿还过债务。 席勒和德国诗人和作家歌德(Goethe)私交甚笃,但始终徘徊于诗与哲学之间。他的朋友韩波尔特(Humboldt)有一次向他说,“没有人能说你究竟是一个进行哲学思考的诗人,还是一个做诗的哲学家”。也许他在诗人中间是最好的哲学家,而在哲学家中间,他却是最好的诗人。 席勒自己也意识到这种矛盾。他在给歌德的一封信中写道: 我的知解力是按照一种象征方式进行工作的,所以我像一个混血儿,徘徊于观念与感觉之间,法则与情感之间,匠心与天才之间。就是这种情形使我在哲学思考和诗的领域里都显得有些勉强,特别在早年是如此。因为每逢我应该进行哲学思考时,诗的心情却占了上风;每逢我想做一个诗人时,我的哲学的精神又占了上风。就连在现在,我也还时常碰到想象干涉抽象思维,冷静的理智干涉我的诗。?????????????????????????????????????? ——给歌德的信,1794年8月31日 最早影响席勒的是法国启蒙运动者狄德罗和卢梭,从他们那里获得了关于自由、平等以及自然与社会对立的概念。温克尔曼(Winckelmann,1717—1768)和莱辛(Lessing,1729—1781)引导他到希腊文艺的领域。席勒全盘接受了温克尔曼对古希腊艺术优点的概括:“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把它看作德国民族文学所应追求的理想。 席勒的美学思想深受康德的影响。他1791年开始接触到康德的思想,当时《判断力批判》才刚发表一年。他的《论美书简》在此之后写成。他的主要美学著作《美育书简》(又译《论人的审美教育书简》)1795年第一次出版。 席勒是一个人道主义者。歌德说:“贯穿席勒全部作品的是自由这个理想。” 康德对席勒的影响 康德哲学是要探讨关系人类最终前途的问题:自然向人(人类社会)的生成。康德哲学是一种将人当作目的自身的人道主义,“三大批判”依循“自然向人的生成”的顺序而构造体系,将美学当作了由自然的必然王国向人的自由王国转换的中间环节。康德的这一人道主义构想完全为席勒所接受。 席勒也接受了康德先天分析的方法,即不是通过经验的途径,而是“借助推理的途径”(先天的途径)来研究美学问题。即通过对人性自身先天条件的分析,来寻求关于认识美的必然条件。 席勒通过“人性的完整性”的分析,提出通过美育来恢复人性的完整,使“自然向人的生成”的人道主义理想能够得以实现。他说:“必须通过审美教育的途径,因为正是通过美,人们才可以达到自由。” 1. 人道主义美学体系 1.1 “性格完整” 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是自然的人(感性的人)。 人有能力通过理性将必然的产品改造成为自由选择的产品,即人能成为理性的人(道德的人)。 根据自然法则创造的国家是自然国家,它以权力为基础,只适宜于自然的人。 成年的民族按照自己的理性要将自然国家改变成为道德的国家。 这种转变的支柱便是“性格完整”,即既不是自然性格,也不是道德性格,而是与二者有联系但又不同于二者、将二者统一起来的第三种性格(第三封信)。 怎样使人性完整或完美?答案是:美和艺术。 1.2 两种冲动:感性的和理性的 席勒认为人性是由两个存在所构成的。 一个是持续的存在,这便是人自身或自我(the human self),也有人译为人格或性格。 一个是变化的存在,即状态或条件或情境(condition)。 这两个因素在有限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