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发展大趋势 余惕君著.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 1 页 第一章  从工厂制到公司制 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过程 中,将产生 以公司制为 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 。国有企业 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化 ,公司制是 一种有益 的探索 。从工厂制到公司制 ,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 场经济 的必然要求 ,也是我国国有企业 的改革方 向。公司制的普 遍确立,将预示着我国国有企业制度创新时期的到来 。 第一节  传统的工厂制及改革的回顾 一 、传统的工厂制 长期来,中国没有 “企业”,这并非危言耸听。根据 《现代中 国经济事典》的定义 ,中国全 民所有制企业 ,即国有企业 的主要 组织形态是 “工厂”。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我 国的工厂仅是一个工 业生产 的场所与经济核算 的单位 ,由于其主管部 门是政府行政机 关 ,并且没有经营 自主权 ,因而我 国的工厂仅是行政机关的附属 物 ,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 。 改革开放 以前 ,我 国的工厂缺乏基本的经营 自主权 。这主要 表现为: 没有研究开发的 自主权 。 没有开发、引进新产品的自主权 。 没有开展市场销售活动的自主权 。大部分产品的销售采取 上级机关预先确定价格,把产品卖给国营商业部门的方式。因此, 基本上不存在设置数个销售地点积极地开拓市场 ,有组织地调查 顾客需求 ,想方设法创造与顾客需求相适应的产 品、服务 、销售 第 2 页 方法等这些真正意义上的销售活动 。 没有出口产品、进 口原材料的自主权 。工业产品的出口全 部通过按产品分类 的进 出口公司进行 。原材料 的进 口要先向上级 机关 申请 ,申请批准之后,才能通过相应的进出口公司进行 。 没有扩大、减少、录用和解雇职工 ,决定工资体系的自主 权 。 没有与外 国企业进行技术合作 、合办企业的 自主权 。 没有大规模扩大生产设备的自主权 。 没有在其他地区新建工厂、设立销售点的自主权 。 没有兼并其他企业,或与其他企业合营,以及收买、新设 子公司的 自主权 。 在实行直接 的社会生产和直接 的社会分配 的产 品经济体制 下,企业 的基本作用仅是执行既定的生产计划 ,完成计划当局下 达的生产量 。另一方面 ,领导与支配着工厂生产活动、代替工厂 进行经营决策 的上级机关都是国家的行政机构 ,而非企业 。这些 行政机构在管理工厂的生产活动 中大致显露了以下三个共 同点: 它们关心的主要事情是扩大 已固定化的生产活动的量,而 对面 向新领域 的研究开发、产品计划 、需求预测、设备投资、销 售活动等计划 的拟订和最后拍板不感兴趣 ,或只能在极其有限的 程度上承担起来 。 它们是工厂经济活动的决策主体,但对决策的经济效益几 乎不负任何责任 。 它们在组织结构上是按产品分类的纵向型结构,或是行政 区划分类的纵向型结构 ,因而在其下属工厂充分发挥企业功能时, 成为 巨大障碍 。特别是那些地方政府所管辖的工厂 ,更是被严密 地 封 闭在 省、自治 区、直 辖 市、市、县 这 种 行政 区 的壁 垒 之 中,根 本无法开展企业活动 。 这样 ,传统的工厂制严重地 限制 了企业经营的活动范围和 自 主权 ,企业缺乏经营的客观条件 ,经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严 重压抑 。这具体表现为 以下几个方面: 第 3 页 生产方面 。计划体制集 中过多,管得过死 ,一切服从上 级 的安排 ,企业 的活动基本上不进入市场 ,不与市场联系 ,企业 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根据市场的供需情况决定 自己的生产 。 流通 方面 。流通体 制集 中过 多,环节 过 多 ,渠道太 少 ,大 量商品实行统购统销 、统购包销 、计划调拨等办法 ,企业没有多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