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九章 区域之间的空间组织
第一节 区域间经济发展关系理论
第二节 区际联系
第三节 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
第一节 区域间经济发展关系理论
区域间经济发展关系理论主要探讨区
域之间是如何发生相互作用与影响的,即
它们建立发展关系的方式和对各自影响的
机制。
一、赫希曼的极化-涓滴效应学说
二、梯度推移学说
三、中心-外围理论
四、区域相互依赖理论
一、赫希曼的极化-涓滴效应学说
赫希曼认为,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
率先在某个区域发生,那么它就会对其它区
域产生作用。为了解释方便,他把经济相对
发达区域称为“北方”,欠发达区域称为“南
方” 。北方的增长对南方将产生不利和有利
的作用,分别称为极化效应和涓滴效应。
1.极化效应
2.涓滴效应
3.极化效应与涓滴效应的关系
二、梯度推移学说
区域之间经济发展梯度—— 区域之间经
济总体水平的差异,而不仅仅是技术水平的
差异。
1.梯度推移说的基本观点
2.梯度推移学说在我国的发展
与梯度推移有关的三种有代表性的观点:
反梯度推移论;并存论;主导论。
三、中心-外围理论
(一) 发展渊源
中心-外围理论有时也称为核心-边缘理
论或中心-边缘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和70
年代发展经济学研究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
之间的不平等经济关系时所形成的相关理论
观点的总称。
中心、外围的概念和分析方法后来被
引入区域经济的研究之中,融入了明确的
空间关系概念,形成了解释区域之间经济
发展关系和空间模式的中心-外围理论。
(二) 弗里德曼的中心-外围理论
基本观点:
(1)在若干区域之间会因多种原因使得
个别区域率先发展起来而成为“ 中心”,其它
区域则因发展缓慢而成为“外围” 。
(2)中心与外围之间存在着不平等的发
展关系。总体上,中心居于统治地位,而外
围则在发展上依赖于中心。
中心与外围出现发展差异的原因:
1.中心的发展与创新有很大的关系
在中心存在着对创新的潜在需求,使创
新在中心不断地发生。创新增强了中心的发
展能力和活力,并在向外围的扩散中加强了
中心的统治地位。
2.支持中心成长的机制
在中心,存在着六个自我强化、反馈的
效应,支持中心的成长。
主导效应:外围的自然、人文和资本资
源向中心的净转移。
信息效应:中心内部潜在相互作用的增
加。
心理效应:创新的成功对更多创新的刺
激作用。
现代化效应:中心为适应创新而发生的
社会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转化。
连接效应:一个创新引起新的创新的趋
势。
生产效应:为创新而提供有吸引力的结
构支持,包括经济规模的增长和专业化。
信息效应和心理效应常常与主导效应相
伴随,而现代化效应则与连接效应和生产效
应密切相联。在这些效应的作用下,中心不
断地成长。相比之下,外围的发展将处于不
利地位。
图9.1 弗里德曼的经济发展中心-外围模型
图9.2 欧洲的中心-外围
箭头表示战后主要移民路径,圆圈内的区域为欧洲核心区
图9.3 世界体系
的中心、次外围、
外围的动态变化
(a)1795年; (b) 1895年;
(c)1995年
四、区域相互依赖理论
(一) 依赖理论
依赖——一个事物的存在和变化是
以另一个事物的存在和变化为前提的关
系。
依赖理论的基本观点:
在发达的资本主义与落后的第三世界国家之
间存在着一种依赖关系。前者利用其经济、技术
方面的优势以及制订游戏规则的优势而对后者产
生控制作用,进行剩余价值的剥削。后者由于经
济的落后而在贸易和经济交往中处于被动地位,
发展上形成对前者的依赖或称之为依附。特别是
那些殖民地国家,这种依赖关系就更为明显,依
赖程度就更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