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革命能力分组已不合时代!.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學習的革命 第二章 能力分組已不合時代! 導讀者:僑平國小佳霙 PISA的衝擊 PISA(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是 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每三年 大規模舉辦的一項國際測驗,評估十 五歲孩子的閱讀素養、數學素養。 2000-2009年有六十八個國家參 與測驗,約佔87%的世界重要經濟 體,超過一百萬名學生接受評量。 以「閱讀能力」為中心展開研究, 其結果為右圖。 69頁 PISA的衝擊 PISA調查的結果意味著「分流教育」的失敗,如德國即落在平均成績以下。反之以「綜合高中」的形式展開教育改革運動的國家,如芬蘭以大幅差異奪下世界第一高學力。 「分流教育」的類型: 1.分軌,將學校類別化的分流教育 2.分科,在學校中設置多元教育課程的分流教育 3.分群,以「能力編班」的分流教育 4.分層,就是能力分組,依照孩子的成績進行編 班分組的教學方式 5.分校,以選擇學校為主的分流教育 德國 日本 美國 71頁 PISA的衝擊 芬蘭崛起: 政府—挹注資源於教育、創新教育改革、擴大教師的教學自由、師資培育的重責轉至研究所、追求教育的「品質」和「平等」、規劃以生涯學習為基礎的素養教育、法律規定離住宅區五公里以內必須設立學校,小學和國中的規模都很小(便於實行多元學習的「協同學習」模式)。 社會—型態轉變,進入後工業主義社會,頂尖人才需求開始擴增。 能力分組是否真的有效? 1.能力分組能否有效提升孩子學力? 以能力分組編班的教育,其實不如社會大眾所預期的有效,無法提升學力。特別對後段組的學生來說,能力分組無疑是相當危險的措施。 2.能力分組能否改善孩子的人際關係及學習態度? 比較能力分組與混合編班的成果,後段組的學生並沒有因為能力分組而展現更積極的學習欲望,也不會因為組內都是與自己程度相當的同學,而對學習感到安心。甚至在人際上出現被孤立或被排擠的現象。 根據歐克斯的研究來檢視能力分組的效能 能力分組是否真的有效? 3.能力分組能否縮小學力差距? 不論何種研究,結果都顯示,能力分組的實施,反而擴大了孩子的學力差異。 4.能力分組能否有效提高學校全體的學力? 能力分組只對部分前段組學生有效,並壓低了中段組及後段組的學習,擴大了學生之間的學力,抑制了學校全體平均成績的發展。 能力分組為何普及? 原因—除了種族與階級等政治因素外,還有孩子、家長及多數教師都認為「高學力的孩子和低學力的孩子應該分開來學習」。 結果—犧牲了大多數學生的學習權益。 我們必須重新思考: 1.之所以形成這錯誤觀念,乃是之前的教育經驗都以傳統授課方式為前提。 2.適合能力分組的學習,可適用於如計算能力或國字學習等部分基礎課程(只佔課程的一部分),或屬於技術面的學習,如駕訓班。 邁向改革的「協同學習」 理論基礎:蘇聯的天才心理學家維高斯基的「內化作用」及「近端發展區」的理論 學習就是藉由「透過媒介的活動」與嶄新世界相遇,並在與教師及同學的對話中「伸展跳躍」,而協同學習實踐了上述三種對話的可能。 85頁 邁向改革的「協同學習」 改革關鍵:教師學習如何將「活動教學」、「協同學習」及「反思思考」納入課程。具體而言,在每一堂課中設計某一項作業或活動,以三到五人為一小組,小組藉由互相討論、交流,獲得多元的思考、刺激,而加深或拓展自己的視野。像這樣的課堂,就能充分發揮上述三要素,而且在小組的活動中更能開展出「伸展跳躍」的學習。 課程改革中應追求的是如何更豐富、提高學習的經驗,而成績的提升則為結果,非目的。 特別是採用複式學級或無學年制的混齡教學學習效果較高,因孩子的能力及成績有差異,這種差異正是協同學習的媒介,刺激學習,豐富思考。 邁向改革的「協同學習」 協同學習: 追求深刻的學習而非活潑的討論,教師應適度地提高課題的挑戰及困難度。(當「伸展跳躍」的學習發生時,孩子音調會突然降低,轉為平靜的交換意見。) 教師與孩子及孩子間的關係是建築在「信賴」與「團體」的基礎上。 低學力的孩子不理解時,養成向同學詢問的習慣是非常重要的關鍵。 「互相學習」是平等、溫柔的關係,並建立在相互聆聽的基礎上。 結語 能力的不平等其實是教育不平等的結果。 教育的平等,是抗衡社會不平等的最大力量,芬蘭的教育可謂最佳證明。 ------感謝大家的聆聽------ * * * *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