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名称点滴管自黏带作品性质首创作品使用情形本院首创.DOC

作品名称点滴管自黏带作品性质首创作品使用情形本院首创.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作品名称点滴管自黏带作品性质首创作品使用情形本院首创

作品名稱:『點滴管自黏帶』 作品性質:首創作品 使用情形:本院首創 創作日期:95年1月 作者姓名:戴禎誼、劉明莉、曾鈴琪 服務單位:基督教門諾會醫院護理部 一、作品名稱: 點滴管自黏帶 二、作品性質: 原始創作 三、創作動機:  根據國內外的研究指出,回套針頭扎傷是醫療院所護理人員最常見的職業危害。有鑑於此,護理部製作脫針器,防止護理人員使用針頭後因回套而造成針扎事件;針對單位針扎異常事件分析得知護理人員針扎發生率較高的原因有:欲注射時拔除點滴管上的針頭因針蓋未套緊拔除時造成扎針、使用3M將針頭與點滴管黏在一起,撕膠帶時針頭鬆脫造成針扎異常事件發生,因此本小組位決定製作點滴管自黏帶,預防此類針扎異常事件發生。 四、 文獻查證與學理依據:  護理人員佔醫院工作人員的多數,而醫療院所職業衛生狀況調查顯示,74.8% 的醫院工作者認為工作中可能遭遇「針扎或尖銳物刺傷或割傷」,情中以護理人員感受的潛在危險比率最高。(勞工安全衛生研究.1997)在造成針扎或尖銳物刺傷或割傷中又以套回針頭蓋是最易發生針扎的動作,佔了所有針扎事故的23%~53%。其他與針扎有關的主要行為上包括「拔除針頭套或其他尖銳物品」、「搓破針頭蓋」、「整理或清洗物品時」。(行政院衛生署 職業性針扎危害防治1998.12)  美國每年醫療工作人員收針害的人數達到60-100萬件,其中80%的針害事 件是可以預防的。(CDC,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全世界每年遭受針害而感染B型肝炎的人有800~1600萬人,感染C型肝炎的人有200~450萬人,感染愛滋病的人有7~15萬人(WHO,World Healthy Organization),而全世界針害感染人數,發現被感染人數高達1000萬人,因感染而致命的有180萬人。(WHO,1998) 五、創作流程:  本小組成員以腦力激盪方式想出製作點滴管自黏帶,避免護理人員取針頭注 射時造成針扎。  首先選擇防水布類將布與魔鬼粘相黏貼之後,使用裁縫機縫3個邊,留一個開口作為與點滴管相黏之處,此作品完成後即發給每位使用靜脈注射患者一人一條,可避免護理人員在取出針頭時被針扎傷,此作品為防水材質,故髒污時可清洗。 六、專案適用性及推廣價值:  適用於所有靜脈注射患者,尤其是使用留置針打抗生素的患者,因使用此物品可將點滴管收置整齊,亦可避免欲注射時拔除點滴管上的針頭因針蓋未套緊拔除時造成扎針、或是使用3M將針頭與點滴管黏在一起,撕膠帶時針頭鬆脫造成針扎異常事件發生,故此點滴自黏帶是值得推廣使用的創新物品。 七、 實務照片 參考資料: 行政院勞委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醫療院所職業衛生狀況調查。 台北,勞委會勞工安全衛生所,1997。 張靜文、黃耀輝:台灣地區醫療院所針扎傷害回顧。勞工安全衛生研究季刊1998:7:329~349。 Chronic HCV Infection.CDC 2000 Internet communication,21 June。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