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背诵积累送别诗。能正确默写名句。
2、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深厚的情谊。
3、抓住“冰心”“玉壶”理解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志气的决心。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播放古典音乐,教师配乐讲述,引入课题。
导语: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瑰丽的文化遗产,它就像一颗闪亮的明珠,散发出熠熠的光辉。本学期我们一起感受了《七步诗》中曹植感慨兄弟间相互残杀的无奈;诗佛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的恬静;明代词人于谦那“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高洁,更有杜甫因家乡收复而“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喜悦……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步入古诗的殿堂,跟随着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来欣赏他写的一首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
二、释题。
师:每首送别诗的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
这个故事发生的地点在:“芙蓉楼”是润州(今江苏镇江)的城楼。“送”是送别的意思。送谁?“辛渐”是诗人的一位朋友。故事的主人公只有他一个人吗?还有谁?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吗?王昌龄在芙蓉楼送别好友辛渐。与朋友分别时,诗人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来读课题。
三、知诗人。
(出示王昌龄像)师:这位就是诗人王昌龄,课前大家查阅过了他的相关资料,你们都了解到了些什么?(课件出示诗人简介)是啊,王昌龄是“诗中天子”,“是七绝圣手”,可他除了才学特别高之外,他还是一个能为朋友两肋插刀,敢于仗义执言,不怕得罪权贵之人。四十一岁时因事获罪,被贬谪岭南,北返长安时在江宁县任职,在江宁数年,又遭人底毁,五十一岁时又一次遭到贬谪,被贬到更为偏远的龙标。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人因害怕得罪权贵,纷纷对王昌龄敬而远之,但是正在这患难之中却有人表达出了对王昌龄的担忧,在当时就写下了“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四、整体诵读,品评朗读。
过渡:辛渐既是王昌龄的同乡又是他的好友,就更是直接,那年的秋天辛渐借着回到家乡洛阳的机会,绕了个大远,到龙标的这个地方来看望王昌龄,于是就有了这首诗,就有了这个故事,《芙蓉楼送辛渐》。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
1、初读古诗
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诗,注意读正确,读流利。
(1)指导读得正确。
师:谁来读一读这首诗?其他同学注意听,听他有没有把每个字的读音都读准了。
(2)指导读出节奏美。
师:我们知道,古诗具有抑扬顿挫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大家试着读读看能不能读出节奏来。指名读一读《芙蓉楼送辛渐》,其他同学注意听,他在读时是怎么停顿的,有没有读出节奏与韵律。
2、指名读。
3、齐读。
五、感悟诗歌内容。
1、自读自悟。学生结合注释仔细地读一读,想一想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可以把自己读懂的内容和不懂得地方做好标注。
2、集体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知道了什么?
还有什么不懂的?
过渡:结合注释,我们已经对这首诗的内容有了大概的了解。有人说,古诗是语言的钻石,它凝练、隽永,值得我们细细地品味、琢磨。让我们先来品品第一、二句。(出示一、二句诗)
六、品诗,悟情。
1、教学一、二两句,感受含蓄的离别情怀。
(1)请同学们认真读读一、二两句,边读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相机板书:寒雨 孤山)……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说你看到的情景吗?(一场凄凉的冷雨弥漫着整个江面,趁着夜色进入了吴地,等到清晨送别了自己好友辛渐,只留下了楚山的孤影。)
师:其实,老师心中也有疑惑,雨,有很多种,大雨,中雨,小雨,春雨,秋雨,冬雨,牛毛细雨……为什么诗人却用一个“寒”字来形容这场雨呢?
生:天气寒冷;对有人的思念……
师:原来,“寒”字不仅仅描绘了这场雨,更是表达了作者的心情。
诗人平明时分送客,又怎么知道昨夜寒雨入吴了呢?在什么情况下作者可能知道昨晚下了雨,而且是寒雨?
生:
在诗人落难的时候,他的好朋友辛渐来了,他不怕得罪权贵,绕着远道来到这看我,这样的一个好朋友明天就要走了,那么,晚上诗人的心情能平静吗?用一个词来来形容:彻夜难眠,辗转反侧,难以入睡……同样的,辛渐也一样,两个睡不着觉,难以入眠的人,他们相约——(喝酒去)去哪喝?——(芙蓉楼)。事实果真如此,这俩好朋友正在芙蓉楼推杯换盏,正喝着,就发现外面乌云密布,不一会儿——(寒雨连江夜入吴)。
雨一直下着,这俩好朋友喝着小酒,不知不觉天就亮了,王昌龄在平明时分送别好友一直到楚山。这山,你见也好,不见也好,就在那矗立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而此时,作者为什么却说“楚山孤”呢?
生:
王昌龄把好友辛渐送走了,只剩下楚山的孤影。大家想一想,除了楚山的孤影外,还有孤零零地矗立在那看着好友离去的背影的——(王昌龄)。孤独的仅仅是楚山吗?还有王昌龄。
面对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