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36 卷 第2 期 地理科学进展 Vol.36, No.2
2017 年2 月 ProgressinGeography Feb. 2017
环渤海地区水污染物排放的时空格局
及其驱动因素
1,2 1,2 1,2
周 侃 ,樊 杰 ,刘汉初
(1. 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摘 要:本文基于地级行政单元的水污染物排放和社会经济截面数据,分析环渤海地区水污染物排放的流域特征与
时空分异,定量解析环渤海地区及高强度排放聚集区内水污染物排放的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海河流域是
环渤海地区纳污量最大、增量最突出的流域,其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分别占区域排放总量的38.94% 、39.23% 。
②2005 年以来,环渤海地区水污染物高排放区从零星分布向连片分布转变,京津冀、山东半岛、辽中南已成为水污
染物高排放区的叠加区域。③环渤海地区水污染物排放具有显著空间溢出效应,且空间关联程度呈增大趋势,水
污染排放热度呈沿海向内陆递减态势,海河流域热度显著高于其他流域,沿海合作区显著高于内陆协作区;京津冀
长期处于热点区和次热区,热区覆盖范围由海河向淮河流域拓展。④不同水污染物排放的驱动因素差异显著,对
化学需氧量排放而言,经济增长速度、固定资产投资因素呈较强的正向带动,而城镇化水平和工业化程度表现出显
著负向影响;对氨氮排放来说,人口规模呈正向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和外商直接投资亦有一定正向影响,经济发展
水平则呈现显著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水污染物排放;时空格局;空间关联;驱动因素;环渤海地区
1 引言 水污染物消减与防治的前提是充分认知其排
放格局及驱动因素。国内外研究表明,水污染排放
近年来,环渤海地区水污染物加速排放,水环 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高爽等, 2011; 赵小风
境承载能力已达到或者接近上限,水污染问题严重 等, 2009; 周侃, 2016) ,并发现水污染排放与人口分
制约了人居环境质量提升,甚至已威胁到国民的身 布、工业生产同向集聚导致污染加剧(Hosseini et al,
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徐胜等, 2011; 王强等, 2015) 。 2013; 刘满凤等, 2014; 徐林清等, 2015) ,证实了开
消减环渤海地区的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显得重要 展跨区域水污染联合治理的必要性,并由此延伸出
而紧迫,是关系到区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关键环节 相应的政策与措施研究(王书明等, 2015) 。在水污
( 陆大道, 2015; 项尧尧, 2015) 。2015 年,国务院批 染排放的驱动因素解析方面,已有研究从单一因素
准发布的《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纲要》将合力整治 向社会经济诸多因素拓展,早期主要关注收入水平
环境作为重点内容,提出协同推进河湖及海域污染 与污染排放的倒“U”形曲线关系(Grossman et al,
防治,强化污染源监督管理,到2020 年化学需氧量 1995) ,而后水污染物排放与经济发展关系、以及工
削减幅度达到或高于全国总体减排目标要求( 国家 业化和城镇化过程的污染物排放响应成为研究热
发展改革委, 2015) 。 点。研究表明中国经济增长与水污染仍处于同步
收稿日期:2016-08 ;修订日期:2017-0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