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 1 页
一 、 理 论 篇
第 2 页
第 3 页
我也谈谈
“地 区形象设计和建设 问题 ”
于 光 远
我开始接触这件事情的时间比较晚。对我国地区发展和建设,
我一直很关心 ,党 的十一届三 中全会 以来在这方面做 了不算少 的
工作 ,也发表过不算少的意见 。我非常重视地区经济文化和两者之
外的社会事业 的发展战略和规划 ,但是没有从地 区形象设计和建
设这个角度 ,提出问题进行研究。企业形象设计 ( 在我 国流行
开来之后 ,仍没有使我联想到这个思路也可 以适用于地区,扩延为
地区形象设计的问题 。在我看到、听到提出并研究了这个 问题的同
志的见解之后 ,很赞成开展这方面的工作 ,高度评价他们作出的贡
献 。
先讲点哲学,讲点认识论的问题。
很 明显 ,地 区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战略和规划 的制定 同地 区形
象设计和建设实质上是一回事 。因为某一事物的形象,就是这一事
物表现在外面的、被感知或者凭籍所感知到的作出判断的东西 。形
象反映事物本身,为事物本身所决定 。事物本身是第一性的,事物
表现在外面的形象是派生的,是从事物本身中产生出来的。但是形
象又不是事物本身 。在这里存在着该事物与此事物有关的各种人
之间的关系 。以地区形象为例 ,就存在一个客体和两个主体三者之
间的关系 。一个客体就是这个地 区的 自然和社会本身 。两个主体
第 4 页
便是这个客体 向之显示其形象,使之接受其形象的主体 ,和对这个
客体能够产生影响并对这客体显示其形象起作用 的主体 。这两个
主体都是有意识的人 。它们都是实践和认识的主体 (我就是从这个
意义把 它们称之为“主体 ”的)。为 了行文方便起见 ,下面我把 它们
分别称之为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 。第一主体可 以称之为形象 的接
受者 ,第二主体可 以称之为形象的给予者 ,或客观事物本身之外的
形象给予者 。总之 ,现在我讨论的形象问题是一种关系。
在这种关系中,客体 事物本 身和它表现在外面 的形象一
般来说总是会有差异的。这种差异之所 以产生 ,从根本上说 ,前者
是本质 ,后者是现象 ,本质与现象是有其一致性 ,也可 以有差异 。而
且 问题远不仅如此 ,因为在这里还有两个主体在这个 “差异”上起
作用 。
这种差异可 以产生于第一主体 。不 同的第一主体对 同一事物
所感知到的或者进一步从所感知 中作 出判断是不完全一样 的。它
们会有不同的认识基础 、不同的思想倾 向 (不同的要求、不同的利
益关系 )。它们对事物 的接触也有深有浅、有全面有片面(他们接触
到的往往是不完全相 同的侧面 )等等。
同时,形象与事物本身之间的差异也可 以产生于第二主体,即
第二主体的行为也可 以使 同一事物产生不同的形象。
在这里又有多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 由于第二主体没有做任何
去显示客体的真实情况的努力,加上其他客观条件 ,这一事物可 以
没有什么形象显示在社会公众面前,即该事物几乎不为人们所知,
或者人们知道极少 。如某一个地区自然风光特别好 ,但所处的位置
比较偏僻 ,或者历史上没有人发现过他 ,如果第二主体还没有去做
把这个地 区的 自然风光介绍 出来 的工作 ,那么这个地 区的特别好
的 自然风光仍会是不被社会公众所知或知之者极少 。当然没有做
任何努力的情况比较少 ,但是工作做得不够,这个被感知的或待显
第 5 页
示 的事物 的真实情况显示得不充分 ,乃至很不充分 的情形是很普
遍的。自然风光是如此 ,社会面貌 、投资环境也是如此。
由于第二主体 的行为导致被感知的事物显示 出来 的形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