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潮剖面 王东京著.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博士短论文丛 王梦奎主编 大潮剖面 王东京著 中国发展出版社 总 序 王 梦 奎 我 国 自1980年从法律上确立研究 生培养和学位制度,1983年授予第一批 博士学位 以来 ,迄今 已有3万多人获得 博士学位 。其中不少人已经成为其专业 领域之翘楚。博士研究生的招生和毕业 生数量还在逐年增加。虽然不能说这是 青年人成才 的唯一途径,但这些人将成 为我 国科学文化事业的骨干力量则是确 定无疑的。 美国学界有个笑话: “什么是博士? 博士是对越来越小的领域知道得越来越 多的人 。”这种调侃并不是毫无道理, 因为博士是学有专攻之人。人们看到, 在现代科学分工越来越细的情况下,洋 洋大观 的博士论文,用数万言、十数万 言,钩沉索隐,对某个具体问题,甚至 是 比较偏僻 的领域 ,进行深刻入微的剖 析 ,见人所未见,甚至填补学科的某些 空 白,有开拓创新之功,其意义是不待 言而 自明的。 这套文丛不是通 常所说 的博士论 文 ,而是博士所写的短论。博士应该是 博学之士, “知道得越来越多”是理所 当然 的事 。他们 中的绝大多数人,知识 和兴趣并不限于 “越来越小的领域”。 他们 的文章,并不都是长篇巨制。更大 量 的文字 ,恐怕还是短论。走上工作岗 位 之后 ,接触 到更 多 的理论和实 际 问 题 ,有 了更深刻 的社会和人生的体验, 勤于用功的人 ,有感而发,往往要言不 烦 ,独具慧眼,不论是专题论文抑或是 随笔杂感 ,都能够不失其博士本色。在 作者 ,短文章往往便于及时表达思想, 也 更难 写 ;因为篇 幅短 ,不容 易发生 “书券三纸未见驴字”的毛病。在读者, 读这种短文章或许 比读长篇大论更有兴 趣 。一般说来 ,不能抽象地谈论文章长 好还是短好 。但是,在生活节奏加快, 读书时间不多,而言之无物的长文章还 在流行的今天,公众是更喜欢读 内容充 实的短文章的。 文章有 四种境界:深入浅出,深入 深 出,浅入浅 出,浅入深出。深入浅出 是最 高境界,浅入深 出为文章大忌 。这 里有对所论事物认识深度 的问题 ,也有 文字表达能力和文风 的问题 。我读过一 些博 士 的文章,觉得他们在努力继承前 辈大家深入浅 出的优 良传统,这是令人 欣慰 的 。当然 ,毋庸讳言,也有某些深 入深 出、浅入深 出和文字晦涩 的文章, 这 是 需要 努 力 改进 的 。我提 出这个 问 题 ,是希望编者加 以注意,也愿与作者 共勉 。 按 照出版社 的计划 ,大体上每个月 出一本 ,每本专辑一个作者 的短论 ,包 括人文科学的各个领域 。只要认真选择 作者对 象,积之十年 ,就可 以出版一百 多位作者 的短论专集 ,规模就相当可观 了。这对于促进科学文化 的繁荣将会起 到积极 的作用 。 我很赞成 中国发展 出版社关于 出版 《博 士短论文丛》的创意,并且写出 自 己以上 的想法 ,作为序 言 。 一九九八年九月十八 日 目 录 ·冲 樊 破 篱 1 “三城模 式 ”转 磨 的启示 3 按 劳分配 不是教条 7 按 资分配 不等 于剥 削 12 按要 素分配 是什 么 15 积 极流 失与私有化 20 国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