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的相关特性研究试验设计刍议.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酶的相关特性研究试验设计刍议

酶的相关特性研究实验设计刍议 周庆(浙江省慈溪育才中学 315300) 【摘 要】酶的相关特性研究是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开启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培养探究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而在众多的试题和参考资料中,对于酶的相关实验设计,由于对反应实质、条件理解不到位,导致错题和错误的设计屡见不鲜。本文主要对温度和pH对酶活性影响的相关实验设计进行分析,指出现行设计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关键词】生物实验;酶;酶的特性;实验设计 酶的相关特性研究实验是高中生物学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实验科学观的养成,以及生物学实验操作技能和思维的训练都大有裨益。正因为其在高中生物学中的重要地位,故近些年来针对酶的相关特性命制了大量的实验设计题。然而,通过笔者这些年教学总结,以及翻阅相应资料,发现我们当下流行的一些试题或观点存在着诸多缺陷和瑕疵。现将主要问题归纳如下: 1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能否使用本尼迪特试剂 1.1 常见观点 此实验,我们选择的组合通常是淀粉溶液和淀粉酶发生反应,温度设定常使用0℃、60℃和100℃。那么我们能否用本尼迪特试剂来定性检验生成物的有无或多少来体现反应速率?目前很多教师和教辅用书持否定态度。常见的观点主要是从本尼迪特试剂使用条件需要加热这一角度进行分析,指出加热会改变每组的设定温度,加上酶有高效性,导致低温抑制组在升温中会有产物生成,从而造成多组实验无法区分结果的情况。为此,他们指出应该用碘液来检验反应物的剩余量,从而体现酶促反应速率。 1.2 碘液替代本尼迪特试剂的可行性 在实际实验中发现,用碘液来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不可行!在100℃的水浴条件下,淀粉酶已经失活,此时的酶促反应无法发生,即淀粉是未被水解的。然而,当加入碘液后,溶液变蓝的情况并未出现。经查阅化学书籍,终于认识到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淀粉、I2-KI溶液体系的可逆热色性【1】。在室温下直链淀粉分子的构象呈卷曲盘旋状,螺旋孔径为1.3nm,恰好能容纳碘分子。在碘-淀粉溶液中,由于配合与吸附作用产生了蓝色的淀粉-碘包合物。但是当溶液温度升高时,淀粉的螺旋构象会遭到破坏,导致无法继续保持与碘的吸附状态,蓝色因此褪去。而且温度越高,对淀粉分子构象的破坏越大,冷却后恢复到原来形状的时间也越长,也就是重新出现蓝色的时间就会越长。其过程可用下面的反应式予以说明: 因此,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实验中,若采用碘液检验淀粉分解与否时,将会由于溶液的温度偏高而出现蓝色不明显的假象。 1.3 建议方法 在本尼迪特试剂的使用中由于要使用水浴加热,这确实会破坏我们所设置的反应温度体系。对于低温反应组的影响大小与升温时间呈正相关。为解决此问题,通过实验对比得出,当酶液和底物溶液混合后的体积越小,混合溶液升温到本尼迪特试剂作用温度(定为100℃)的时间就越短,对低温组的影响也就越小。 2 能否利用淀粉和淀粉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由于淀粉和淀粉酶的取材方便,是研究某些因素对酶活性影响的良好材料。那么,能否利用淀粉和淀粉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呢?如果可行,我们又应该选择何种试剂检验反应的情况? 2.1 利用本尼迪特试剂检验产物的可行性 假设利用淀粉和淀粉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的方案可行。那可否用本尼迪特试剂检验产物的有无和多少?答案是否定的。本尼迪特试剂是由硫酸铜、柠檬酸钠和无水碳酸钠加水混合而成,其反应原理为:柠檬酸钠和碳酸钠均为强碱弱酸盐,在水中可水解产生OH-,与CuSO4溶液混合时,OH-与Cu2+结合,生产Cu(OH)2,Cu(OH)2与醛基反应生成红黄色沉淀。由此可见,Cu(OH)2的产生,首先要依赖于柠檬酸钠和碳酸钠的水解,而在酸性条件下,柠檬酸钠和碳酸钠是无法水解产生OH-的,因此也就无法产生Cu(OH)2。 2.2 利用碘液检验底物的可行性 在酸性条件下利用本尼迪特试剂检验产物不可行,那能否使用碘液检验底物的分解情况呢?答案依然是否定的。在常温、较强碱性条件下,I2可与NaOH反应,生成NaI和NaIO;在加热、较强碱性条件下,I2与NaOH反应的产物是NaI和NaIO3[2]。而NaI、NaIO和NaIO3均是无色物质。因此碘与淀粉的蓝色反应在pH=3~5的弱酸性溶液中进行最灵敏,在pH8的弱碱性溶液中次之,在强酸性溶液中,反应呈现蓝紫色,在pH9的碱性溶液中不显色【3】。 2.3 建议方法 为避免颜色反应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我们可选择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这一对组合。利用观察气泡的产生速率来避免上述问题。 结语 生物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科学。作为一名科学领域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在教学及命题时,为避免出现上述诸如违反化学原理的情况,应尽可能的用实验进行验证,以体现科学求真的态度。 主要参考文献 [1]王祖浩.2009.实验化学[M],江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