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中国古典文学名作鉴赏丛书
唐 文 英 华
马先义 尧唐 徐惠元
山东文艺 出版社
一九八六年 ·济南
序 言
唐代散文,与我国诗歌黄金时代的唐诗交相辉映,承前启
后,照古腾今,为我国古代散文的振兴,建立了不朽功绩。
散文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先秦经书与诸子散文,简捷
活脱,议论风生,形成了古朴自然的优秀传统。两汉的 《史
记》、 《汉书》等作品,又在叙事写人、绘景状物等方面,取
得了显著进展,为史传体散文树立了楷模。到了六朝,骄文大
盛,居于文坛统治地位。骄文是在汉代赋体文学基础上发展而
成的,讲求字句对偶,注重声色谐美,其中有不少优秀作品,
不仅丰富和提高了文章的艺术表现力,而且也具有一定的思想
内容,不能一律斥为形式主义。但是演变到后来,骄文逐渐脱
离实际,专务雕章绘句,其末流,再加受梁、陈宫体文学影响,
便陷入堆砌辞藻、数弄典故,声律限制也越来越严,造成又风
的浮艳萎靡和形式的虚饰僵化。
如果把散文的发展,比作源远流长的大河,唐代散文则在
其逆流回荡的转折处,既沿袭了骄文的余脉,又力排其弊端,
掀动了开拓前进的轩然大波。如清代方苞在他编纂}}J《古文约
选 ·序例》中所说: “自魏晋以后藻饰之文兴,至庸韩愈起八
代之衰,然后学者以先秦盛汉辨理论事质而不芜者为古文。”
1
这便指出以韩愈柳宗元为代表的古文运动的蓬勃兴起。
当时把散文称为 “古文”,是作为与 “骄文”相对的概念
而提出的。所谓 “古文运动”,就是反对骄文及其末流,要求
革新文体、文风和语言,恢复先秦两汉的文章传统,以无拘无
束的散行文句来阐述儒道。它是适应儒道复古运动的需要产生
的,也是散文本身长期变革发展的必然结果。
本来早在西魏文帝和隋文帝时期,就出现过崇实尚用、冲
破骄文束缚的动向。初唐贞观时期,魏征更指摘骄文 “意浅而
繁,文匿而彩”,是 “亡国之音” (《隋书 ·文学传序》)。
初唐四杰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也都反对六朝文风
而 “思革其弊”。武则天时,陈子昂在诗歌领域内倡导汉魏风
骨,反对齐梁靡靡之音。同时,他的论事书疏,运用古体散文
来写,朴实明达,力促骄文的改革。到了开元、天宝之际,萧
颖士、李华、独孤及、元结、柳冕等人继起,提出了“尊经”、
“载道”的主张,复古思潮进一步高涨,并以古文的写作实践,
为后来的古文运动尽了先驱之功。但当时由于骄文的使用年深
日久,政治经济上提供的条件尚未成熟,加之反对者本人所写
的文章,如名作 《滕王阁序》 (王勃)、 《代李敬业传檄天下
文》 (骆宾王)、 《吊古战场文》 (李华)等,都没有脱弃骄
文的巢臼,所以这一漫长的过程,只能看作过渡和准备阶段,
为古文运动的开展奠定了有利基础。
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国势由盛而衰,社会危机深重。于
是一些中下层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积极要求革新政治,复兴儒
道的正统地位,以维护封建秩序和唐王朝的统一。政治上的要
求革新,必然引起文学的革新。于是韩愈、柳宗元顺应了发展
形势,提出了一整套古文理论,把古文运动推向了汹涌澎湃的
2
发展高潮。韩愈以儒学道统的继承人自居,排斥佛老,投入了
以复古道为目的、复古文为手段的激烈斗争。柳宗元起而响应,
全力支援,从事古文的宣传与写作。韩、柳齐名于世,同为古’
文运动的组织领导者。同代许多诗人作家,如张籍、孟郊、刘
禹锡、白居易、元镇等,皆围绕周围,拥护其主张,宣扬其文_
章。韩愈还广收门徒,在他的培养和奖掖下,李翱、皇甫提、
樊宗师等一代青年古文家迅速成长,不断扩大了古文的创作队
伍。 《新唐书 ·文苑传序》记述这种情况时说: “韩愈倡之,
柳宗元、李翱、皇甫提等和之,……唐之文完然为一王法,此其
极也。”至此,古文运动便成为声势浩大的社会运动,获得了
全面的胜利,并给后世以深远影响。
到了晚唐,经济衰弱,政治腐败。豪门贵族过着荒淫奢侈-
的生活,不少知识分子深感前途渺茫,也产生了征歌逐舞、追
求享乐的倾向。于是,随着唯美主义诗风的兴起,骄文又复活
泛滥起来,古文运动暂时趋向冷落。这期间,倒是植根于现实
社会之中的小品文,发扬了柳宗元寓言杂感的特点,在动乱与
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