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农业生态环境现状和对策.docx
农业生态环境现状和对策
摘要分析农村生态环境现状,提出改善农村生态 环境的对策,以促进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进一步开展。
关键词农业环境;质量安全;现状;改善对策
中图分类号X1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
(2013) 22-0211-01
环境保护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它是功在当代、惠及子
孙、利在千秋的伟业。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更是我国开展农业 现代化建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 战略[1-2] o尽管从上到下都重视生态环保工作,中央也曾
多次在全国”两会”期间召开了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 各级人大、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尽管巴东县地 处山区,远离大城市,又在库区,又无大型工矿企业,没有 “三废”污染,山清水秀,环境优美,农业生态环境从总体 上是好的。但是,个别地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 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还在恶化,甚至直接威胁到农产品的质量 与安全。
1农业生态环境现状
1.1大量化学物质投入使用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的污
根据2010年第一次全国农业污染源普查,近30年来, 化学投入品越来越多:一是化肥的投入量逐年增加,全县化 肥用量高达3.47万t,其中氮肥2.38万t,磷肥1.09万t, 氮磷分别各占69%和31%o平均施肥量777 kg/hm2,比恩施 州平均高201 kg/hm2,增加35%;比全省平均高17 kg/hm2, 增加2%;比发达国家平均高552 kg/hm2,是发达国家的3. 5 倍。如2005年肥料使用量为2.8万t,到2010年已达到3. 58 万t,增幅高达28%;二是农药的投入每年有上升趋势,全 县农药使用量由2005年的150 t上升到2010年的186 t, 增幅24%;三是地膜残留造成一定污染,全县地膜使用量由 2005年的411 t上升到2010年510 t,增幅24%。
1.2规模化畜禽养殖业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
畜禽养殖业是巴东县的一大支柱产业,2010年全县生猪 出栏75. 25万头,家禽出笼90.71万只,全县畜牧业产值达 到8.61亿元,占大农业比重的40%。2005年全县规模化畜 禽养殖只有65家,生猪出栏只有1.5万头,家禽出笼2.8 万只,到2010年规模化畜禽养殖达到825家,生猪出栏已 达到30. 5万头,家禽出笼达32. 3只。依据普查系数推算, 全县规模化养殖畜禽粪便产生量将达到26. 8万t。
1. 3农村生活源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
农村生活源对农业环境的影响,主要是生活垃圾和生活 污水的无序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全县总人口 48.5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 42.2万人,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 提高,由此带来的严峻环境问题日益恶化。据普查资料显示, 2010年农村生活污水产生量为304. 71万t,排放量89. 92 万t;农村生活垃圾产生量8. 21万t,垃圾排放量6. 33万t, 有机垃圾产生量2. 88万t,有机垃圾排放量0. 99万t;农 村平均每人每天生活垃圾为19 kgo
2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对策
以上3个方面的污染导致农业面源污染严重。所谓面源 污染就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化肥、地膜等农用物资 的不合理和过量使用,以及人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的任意 排放而造成的水体、土壤、生物和大气的污染。若农业面源 污染问题不解决好,将会直接影响到目前良好的生态环境, 威胁农产品质量安全,阻碍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此, 根据长期从事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经验,特提出以下对 策。
2. 1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要结合新农村建设、生态家园建设,重点加强农村道路、 饮水、沼气、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村庄、集镇绿化、 净化、亮化工程,切实改变乡村整体面貌;加大农村公共服 务设施建设,如垃圾池、污水净化池,做到垃圾、污水有序 排放和处理;做好水土保持工作,保护饮用水源,积极发展 节水型农业;加强林业资源管护和林政管理,巩固荒山造林、 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成果,加大天然林保护,扎实开展农业 生态综合治理,切实改善农村生态环境[3]。
2.2加强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减轻农业面源污染
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坚持统一规划、集中连片、工程措施、 生物措施、农业措施相结合,优化综合措施配置,目前在巴 东县溪丘湾、东壤口 2个乡镇要切实搞好农业面源污染示范 工程建设项目;结合坡改梯、坡面水系工程建设和集雨节灌 等搞好污水拦截与再利用工程;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绿色植 被面积,减轻农田内部水土流失,减轻农业面源污染。
2.3依靠科技进步,降低化肥、农药投入
一是大力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如农田循环种植模式、立 体种植生态模式、庭院生态种植模式;二是科学合理使用化 肥。深入实施以测土配方为主的“沃土工程”,大力普及推 广测土配方施肥技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