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构想 曹钢.pdfVIP

中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构想 曹钢.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 1 页 【研究报告之一】 中国国有资产管理改革 的效用 目标 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的效用 目标,是考察 国有资产管理改革 中 产权效用的结构组合标准 ,即体制改革所形成 的产权结构应具备 什么样 的效用功能。这是 中国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必须首先 明确 的 问题 。 对这一 问题 的思考,必须把握两个方面 的基本思路。一是要 从 中国国有资产的社会历史地位及管理现状出发,二是要符合市 场经济运行机制 的要求。 一 、 国有 资产 的 效 用 功 能 及 地 位 (一 )国有 资产 的含 义 对 国有资产概念 的理解 ,应当从两个不 同的层次上去把握 , 第 2 页 即从现实 的法律可操作性角度 的理解和从社会属性本质上 的理 解 。 我 国的理论界和政府部 门较多地是从法律 的现实操作角度来 理解和解释 国有资产 的,即将 国有资产定义为国家所有 的财产 。 在这里,注重 的是法律关系的载体 ,强调 的是法律关系的明确性 和现实可控性 (实物性)。 将 国有资产定义为所有权属于国家 的一切财产,按照一般 的 界定,大体包括三部分 内容: 国家 以各种形式形成的对企业 投资及其收益等经营性资产; 国家向行政事业单位拨款形成 的非经营性资产; 国家依法拥有的土地、森林、河流、矿藏 等资源性资产 。 而国有经营性资产亦即国有资本,主要包括: 企业使用 的国有资产; 行政事业单位 占有、使用的非经营性资产 中, 以获利为 目的而通过各种形式用于经营的资产; 国有资源中 投入生产经营过程 的部分。 显然,基于法律可操作性的理解 ,不论是广义的解释还是狭 义的解释 ,都是将 国有资产定义为 国有财产 。然而 ,国有财产这 一概念早 已存在 ,它 同时是一种经济关系概念 。从经济关系上 说,它与国家的性质相联系,还具有社会属性的特征。 因而,换一角度说,中国现阶段 的国有资产即是,依法应属 于社会主义国家所有 ,作为社会经营要素而存在 ,并通过参与社 会再生产过程 的运动 ,实现 自身增值与扩展 ,价值与使用价值统 一于一体 的财产 。这一概念着重强调 国有财产体现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关系的特征。 一是强调 国有资产作为经济要素的全面性质。财产作为一个 社会概念 ,强调 的是物 的有用性和实在性 。传统的管理体制是一 种产品计划经济体制 ,强调实物管理和使用价值 的增加 。虽然 国 家 同样组织生产活动 ,投入生产要素,但那时候各企业没有独立 第 3 页 的经济利益,也没有价值增值 的 目标要求 。国家考核国有财产 的 运行状态 ,也是从使用价值 的角度考察其有用性的。因此 ,国家 以财产为标的行使所有权,就完全可 以维护所有权 的完满性。随 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各微观主体 的独立性不断增强,追逐利 润最大化越来越成了各微观主体的主要 目标 。于是,那些在传统 体制下不具备财产概念 的资产 ,如商标、商誉、专利等等 ,越来 越成 了拥有者或控制者获得收益 的重要手段 ,发挥着与生产工 具、原材料相 同的作用 。在这种条件下,如果国家仍用传统的财 产观定位 的财产对 象行使所有权 ,就无法保证 自己权益 的完满 性 。其结果, 自然是使 国家 的权益 ,进而全 国人 民的根本利益受 到侵害 。因而客观上要求有一个新 的概念能涵盖 国家所有权的全 部对 象。 二是强调国有资产是作为价值和使用价值 的统一体的增值性 能。由于传统体制下国家所有权标 的的事实财产性,所 以对其管 理也就是 以使用价值 的保全和扩展为基本 目的。加之传统的社会 主义观 点,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请先注册登录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