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扇子的起源及其功用
王功龙 、梁 萍
(辽宁师范大学 文学院,辽宁大连 116029)
提要:根据文献记载,我 国早在春秋 以前就有 了扇子。扇子有是、婴等异称 。从形制来
看,大多是圆形,后来又出现了折叠扇。扇子不仅有纳凉却暑如作用,还具有孝亲供养、礼贤
下士的象征意义。扇子在后代诗人骚客笔下多有吟咏,表达那友情谊及爱情,甚至可感慨和
哀叹人间恩情厚薄、世遨粪凉。扇子具有二种.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的意象。
主题词:中国 扇子 起源 功用
扇子作为摇动生风、却暑纳凉的工具,在中国已有很漫长的历史了。根据清人魏崧编的
《壹是纪始》一书的诸多引述,认为扇子产生于黄帝时代 ’〔〕。《古今注》曰:“五明扇,舜所作,
周制,王后缉雉羽为扇。”〔“〕《西京杂记》曰:“夏设羽扇,冬绘扇。”〔“〕陆机 《扇赋》:“昔者武王
玄览,造扇于前;而五明安众,世繁于后。”4〔〕《说郭》曰:“是即扇也,关以西谓之扇,关以东谓
之肇。其制起于轩辕。”5〔〕这几种说法,都具有传说的性质。
从可靠的文献记载来看,我国远在春秋以前就有了扇子。《仪礼 ·既夕礼》曰:“燕器:
杖,笠,霎。”郑玄注曰:“燕居安体之器也。婴,扇也。”6〔〕《礼记 ·少仪》:特‘坐,弗使。不执
琴瑟,不画地,手不容,不婴也。”卢植注曰:“霎,扇也。”7〔〕这些材料都说明远在春秋以前人
们就用扇子来避却酷暑了。特别是 《仪礼 ·既夕礼》中说在燕居之器中,“婴”与 “杖”、“笠”并
列,可见当时扇子已成为平居生活用品了。考古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扇子是战国的。湖北江
陵马山砖厂楚墓出土过一把竹编的扇子,扇柄在扇子的一侧,就像一扇单扇门。两扇门叫做
“门”,单扇门在古代称作 “户”。“扇”字是会意字,之所以从羽从户,是由于扇子当仪仗使用
时,左右开合也像门户。《说文》曰:“笔,扇也。”〔“〕张舜徽在 《说文约注》中说:“婴从羽妾声,
自以扇为本义,古妾走声通。……古之为扇者,或以竹,或以羽,至今犹然……实一字耳。
〔1 〕 清〔〕魏崧编 《壹是纪始》M[〕,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第 657页。
〔2 〕 宋〔〕李防等撰 太《平御览》「明 ,中华书局,1960年2月版,卷一七O 二,服用部,第3132页。
〔3 〕 宋〔〕李防等撰 太《平御览》M「〕,中华书局,1960年2月版,卷七O 二,服用部,第3132页。
〔4 〕 清〔〕魏崧编 《壹是纪始》M[〕,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年3月第 1版,第 657页。
〔5 〕 清〔」魏崧编 《壹是纪始》M「〕,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年3月第 1版,第 657页。
〔6 〕 十三经注疏委员会整理、李学勤主编 《十三经注疏 ·仪礼注疏》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第 1版,第
739页 。
〔7 〕 十三经注疏委员会整理、李学勤主编 《十三经注疏 ·礼记正义》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第 1版,第
1021 页 。
〔8 〕 汉[〕许慎 宋〔〕徐铉校定 《说文解字》M[〕,中华书局,1963年12月第 1版,卷五,第 97页。
中国俗文化研究 第三辑
……手摇物以取风,其始盖编羽为之,故扇字从羽,后乃编竹为之,故是字从竹,是之为言捷
也,谓手摇之甚便捷也。””〔〕张氏所言甚是。方《言》日:“扇,自关而东谓之箫,自关而西谓之
扇。”’〔的释《名》:“齐人谓扇为婴,象婴扇为清凉也。””〔〕此则说明了 “是”、“婴”、“扇”三字实
指一物,或因造字方法不同,或因地域方言不同,在实指实物使用时,无甚区别。“是”字又有
讹变为 “差”者,《论衡 ·是应》:“人夏月操蓑,须手摇之,然后生风。”’〔2〕后来人们常用扇子来
比喻不明事理的人。《文子 ·上礼篇》曰:“如冬 日之扇,夏 日之裘,无用于己,万物变为尘埃
矣。”’〔3〕《吕氏春秋 ·有度篇》:“夏不衣裘,非爱裘也,暖有余也;冬不用婴,非爱婴也,清有余
也。”14[〕《淮南子 ·人间训》:“譬犹失火而凿池,被裘而用是也。”’〔5〕《淮南子 ·说林训》:“中
夏用是,快之,至冬而不知去;寨衣涉水,至陵而不知下,未可以应变。”’〔6〕淮《南子 ·说林
训》:“扬课而欲弭尘,披裘而以婴翼,岂若适衣而已哉?”’〔7〕淮《南子 ·淑真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不对称催化合成手性药物.pdf
- 不如勇敢赚钱财经名主持人阿娟的私房理财术.PPT
- 不容失责的转介.DOC
-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缔约国2015年审议大会筹备-UNDigitalLibrary.PDF
- 不知道的话看一看前面的哦.PPT
- 不确定性原理简介-polepub.PDF
- 不确定气动干扰效应影响下并列大跨度桥梁颤振导数-中国公路学报.PDF
- 不确定拟哈密顿系统的随机最优控制-动力学与控制学报.PDF
- 不连续技术创新研究回顾与展望.PDF
- 不锈钢活动轮.PDF
-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郑州大学中南大学洛阳栾川钼业集团股份-洛钼集团.PDF
- 中国数字科技馆科技生活周刊2018-001航天我国超大直径固体.DOC
- 中国梧桐科植物花粉形态的研究-华南农业大学.PDF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人造板及木材检验试验室地址-国家人造板与木竹.PDF
- 中国泰州科技洽谈会-泰州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DOC
- 中国测绘学会章程-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DOC
-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C语言程序设计考试大纲.PDF
- 中国海协2011年11月将举办马来西亚华文教师培训班-中国华文教育网.DOC
- 中国海军未来的水面战斗舰体系之中.PPT
- 中国海岛植被修复的适生植物-世界林业研究.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