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 1 页
自本世纪 年代末 中国改革开放 以来,
中国社会科学界始终关注 的一个核心,乃是
中国社会科学如何获得其独立性或 自主性的
问题 。这个 问题 的提 出,在当时主要是 回应
此前 年间社会科学意识形态化 以及知识
分子独立人格基本丧失 的状况 ;据此 ,在
年代 ,这个 问题大体上是通过 “中国社
会科学学科性建设 ” 和 “知识分子心态和
品格” 的设 问方式 以及对此类 问题 的回答
来展开 的,前者试 图通过社会科学的学科恢
复和学科建制 以使中国社会科学摆脱僵化意
识形态 的束缚,后者试 图通过对 中国知识者
古即有之的 “入世”心态 的检讨 以唤醒知识
第 2 页
分子的特立独行的精神与人格 。可以说,这
两个向度的努力都在某种程度上把握住了中
国社会科学在 当时的本土性 问题 。
然而,如果我们对 中国社会科学这些年
来的发展作一仔细认真的分析 ,我们却会发
现 ,尽管中国社会科学在学科建制上得到了
相当程度的恢复甚至发展 ,社会科学工作者
对其 自身的人格的自主意识亦有相当程度的
激发和加强,但当我们将这些发展置于上述
讨论原本针对的问题上,或者略加以限制而
置于作为一种知识的社会科学及其生产和再
生产的实践活动的自主性 问题上时,却很难
再有如此的自信,认为中国社会科学于知识
这个向度③ 亦获得了相应的自主性 。
针对中国社会科学在其发展过程 中所表
现出来的上述困境或紧张,本文 旨在提出如
下问题并力图作出回答:一是为什么前此的
讨论没有关注到中国社会科学发展的这种困
境或紧张?二是如何认识中国社会科学 自主
性缺失的状况 ?这里首先需要指出的是,对
对 于 社会 科 学是 否 具有
于社会科学是否具有独立性或 自主性 的判
独 立 性 或 自主 性 的 判
准 ,本文借用法 国社会学家皮埃尔 布迪厄 准 ,要根据 它 的科 学研
⑤ 的观 点及其相关理论 , 究是 否 能够 独立 于 各种
世俗 权 力 、独立 于 经济
认为真正的社会科学,要根据它的科学研究 和政 治权威 的干 预 来加
是否能够独立于各种世俗权力、独立于经济 以判 定 。
和政治权威的干预来加 以判定 。据此,从
第 3 页
分析逻辑的角度上讲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对支援此前讨论
的思维方式进行追 问;第二部分则在思维方式转换的前提下,就本文
进行分析所依据的布迪厄的概念系统作出必要的解释 ;第三部分从中
国社会科学学术制度这一中介进入 ,对中国社会科学 自主性缺失的状
况进行分析并给出可能摆脱此种困境的路径 ;第 四部分为结论 。有必
要予以限定的是,本文依据布迪厄的观点为思想资源对中国社会科学
自主性 问题进行思考 ,并不意在对布 氏整个理论体系进行详尽 的探
讨 ,而毋宁在于指出他关于社会科学这一知识场域 自主性的讨论可能
给中国学人在思考此一问题时所具有的有益启示 ;其次,本文对中国
社会科学发展过程 中的自主性问题的思考 ,从研究的方式讲并不是一
种经验性的考察 ,而更是直面上述经验性困境所作的理论分析 ,侧重
点在于对前此的设 问方式及其赖 以为基础的思想方式进行反思,进而
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 的个案研究揭示 出另一种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