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葛根素注射液 本品为葛根素的注射液,可用于辅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视网膜动、静脉阻塞、突发性耳聋及缺血性脑血管病、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糖尿病等。 性味归经: 辛,凉。归肺、肝经。 功 效: 辛凉解表,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解郁。 应 用: 1、辛凉解表 本品辛以发散,凉以清热,清轻凉散,为疏散风热常用之品,故可用治外感风热表证或温病初起,邪在卫分,发热、微恶寒、头痛者,常与金银花、连翘等同用。 2、清利头目 本品轻扬升浮、芳香通窍,功善疏散上焦风热,清头目,用治风热上攻所致头痛目赤、口苦咽干者,常与菊花、白芷、栀子等配伍。 3、利咽透疹 用治热邪壅滞于上的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常配金银花、牛蒡子等配伍。本品质轻宣散,有疏散风热,宣毒透疹之功,用于治麻疹不透及风疹瘙痒,常与蝉蜕、防风、僵蚕等同用。 4、疏肝解郁 用于肝郁气滞,胸闷胁痛。本品兼入肝经,能疏肝解郁 ,常与柴胡、白芍等同用。 薄荷茶 用法用量: 煎服,3-10g,鲜品15~30g;宜后下。 其叶长于发汗,梗偏于理气。 使用注意: 本品含挥发油,不宜就煎。阴虚血燥、肝阳上亢忌用。 【化学成分】 含挥发油,油中主要为I-薄荷醇(I-menthol)、1-薄荷酮(I-menthol 【药理】 (1)小量内服,有兴奋中枢作用,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促进汗腺分泌,使机体散热增加,故有解热作用。 (2)外搽用可使局部皮肤、粘膜血管收缩,感觉麻痹,故有止痒、止痛作用。 (3)对人型结核杆菌、伤寒杆菌有抑制作用。 (4)大量误用,可致中枢麻痹。 桑 叶 为桑科落叶小乔木植物桑树的干燥叶。初霜后采收,生用或炙用。 性味归经: 辛、甘、苦,微寒。 入肝、肺经。 功效: 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 应用: 1.用于外感风热证和温病初起。常与菊花、薄荷、前胡、银花、桔梗、牛蒡子等配伍,如桑菊饮。 2.燥热伤肺、干咳无痰。合石膏、麦冬、天花粉以清燥润肺止咳。 3.目赤肿痛、羞明眵多。合菊花、石决明、车前子。 4.肝阴不足,眼目昏花。合女贞子、枸杞子以滋补肝肾。 5.肝阳上亢,眩晕。合菊花、黄芩。 用量:3-15克。 桑叶粥 桑叶茶 成分: ? 含芸香甙,槲皮索,异槲皮素,氨基酸类、有机酸类、胡萝卜素、维生素B1、英洛甾酮及脱皮甾酮等激素类。 药理研究: (1)本品所含芸香甙能保持毛细管正常的抵抗力,减低血管通透性,并有显著的抗炎作用。 (2)动物实验表明对冠状血管有扩张作用,能改善心肌血液循环。 (3)促进人体蛋白脂合成,故有降血脂及抑制血糖上升作用。此外,有利尿降压作用。 菊 花 为菊科植物菊的头状花序。由于产地、 花色及加工方法的不同,又分为白菊花、黄菊花、野菊花。前两者为栽培品,主产于浙江、安徽、河南和四川等省。后者各地均产。花期采收,阴干生用。 性味归经: 辛、甘、苦,微寒。归肺、肝经。 功 效: 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应 用: 1、疏散风热 用于治外感风热表证,症见发热、恶寒、头痛等,常与桑叶、连翘、薄荷等同用;治疗肝经风热所致目赤肿痛,常与黄芩、白蒺藜、木贼等同用。 2、平肝明目 本品性寒入肝经,能清热平肝,常与石决明、钩藤、白芍等同用,治肝阳上亢所致头痛眩晕;本品还能益阴明目,可治肝肾阴虚所致目暗不明、视物昏花,常与枸杞子、熟地黄、山茱萸等同用。 3、清热解毒 用于疔疮痈疽。 用法用量: 煎服,6~10g。 使用注意: 疏散风热多用黄菊花(杭菊花); 平肝明目多用白菊花(滁菊花); 疔疮痈疽用野菊花。 白菊花 黄菊花 野菊花 按语: 菊花品类众多,入药有黄、白之分,种植与野生之异,功效不全相同,各有所主。习以白菊(滁菊、甘菊)味甘,长于清肝明目、平肝潜阳,而清热疏风之力逊;黄菊(杭菊)花味苦,疏风清热之力胜,外感风热之头痛常投;野菊花苦寒之性胜于黄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