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鸿门宴》教学札记二则
一、“为”的用法及意义
“为”在古汉语中是个具有重要语法功能的词语,含义
非常广泛, 随上下文的不同, 而附有临时意义。 在《鸿门宴》
中它有三种用法, 有的作动词, 有的作介词, 有的作语气词。
为了更好地理解文意,现将其一一归类,分述如下。
(一)作动词
《鸿门宴》中“为”作动词可以根据不同的语境,随文
分别译为 “做”、“准备”、“出”、“结成”、“作”、“以为”、“是”
等。
1.做
(1)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使子婴
为相”即让子婴做相。
(2)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 “君王为人不忍。 ”“君王
为人不忍”即君王做人不狠心。
(3)项王按剑而跽曰: “客何为者。 ”“客何为者”即客人
是做什么的。
2.准备
(4)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为击破沛公军”即准
备击破沛公的军队。
3.出
(5)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即谁替大
王出这样的计策。
4.结为、结成
(6)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约为婚姻”即约定结
为(或结成 )儿女亲家。
5.作
(7)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军中无
以为乐”即军中没有什么用来作娱乐的。
6.以为、认为
(8)窃为大王不取也。即“我以为 (或认为 )这是大王不应
采取的做法” 。
7.是
(9)吾令人望其气, 皆为龙虎, 成五采, 此天子气也。“皆
为龙虎”即都是龙虎的形状。
(10)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即现在人家正是切肉
用的刀和砧板,我们是 (被宰割的 )鱼和肉。
(二)作介词
“为”作介词,可分为三类:
1.“为”和它的宾语一起,用于动词前,表示动作行为
受益的对象(有时省略宾语 ),译作“替” 、“给”。
(11)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
不语。“臣为韩王送沛公”即我替韩王护送沛公 (到这里)。
(12)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即谁替大
王出这样的计策。
(13)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君为我呼人”即您替我
叫(他)进来。
(14)? ? 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 “公为我献之”
即您替我献给他。
(15)沛公奉卮酒为寿。
(16)? ?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杀之。
(17)庄则入为寿。
以上三例中的“为”字后皆省略宾语“之” ,“为寿”即
“为 (之)寿”亦即给 (他或他们)祝寿。 (15)例中的“之”代项
伯, (16)(17) 两例中的“之”代项羽等。
2.表示在动作行为发出的同时所旁及的对象,可译作
“对”。
(18)沛公大惊,曰: “为之奈何。 ”
(19)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20)沛公默然,曰: “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
以上三例虽然语境不同,但问式相同,文字一样,三例
的释义亦相同。 “为之奈何”即对这件事怎么办。
3.用在被动句中,介绍出施动者。可译为“被” 。
(21)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若属皆且为所虏”即你们
这些人都将被 (他,指刘邦 )所俘虏。
(22)吾属今为之虏矣。 即我们这些人现在就要被他 (刘邦)
俘虏了。
(三)作语气词
“为”用在句末,与疑问代词呼应,表示疑问语气,可
译为“呢”。
(23)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何辞为”即
还告辞什么呢。
二、“与之同命”辩
当张良把 “鸿门宴” 上紧张的局势告知樊哙时, 樊哙曰:
“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与之同命”中的“之”指
代谁,向来各种教科书及教参注释不一:有的认为指项羽,
有的认为指项庄 (同命:拼命,即和他们死在一块儿 ),有的
认为指刘邦 (同命:同生共死 ),还有的认为指刘邦、项羽皆
可。关键是如何理解“同命”的意义。而笔者认为,统观全
文,这不是一个有歧义的句子,此处的“之”指代的就是刘
邦。同命:即跟刘邦同生死共命运。其理由如下:
第一,刘邦敢于赴鸿门宴,事前一定做了精心周密的安
排,全身而退是其主旨。否则他是不会去赴这个宴会的。一
百多人马深入敌军大营,进行的就是一场虎口余生的智慧较
量,稍有不慎,便会粉身碎骨。试想,如果有武力冲突,刘
邦还有生还的希望吗 ?无论是谋士张良还是勇士樊哙都会认
识到这一点,因此,樊哙决不会做同项羽拼命这样愚蠢的举
动。
第二,从故事情节发展来看,樊哙闯帐后,并没有和项
羽拼命的迹象,反而是据理力辩,在他的慷慨陈辞中,不但
口吻与刘邦相同,而且他还敢于说出刘邦不敢说的话,把项
羽置于尴尬的境地, 让刘邦有喘息的机会, 得以从 “鸿门宴”
逃脱出来。由此可见“与之同命”中的“之”不是指项羽,
而是指刘邦,樊哙是要去守护在刘邦的身边,与他同生死,
共命运。
第三,训“同”为“拼”义,查阅资料.难有旁证。训
“同命” 为“拼命. 死在一块儿” ,难免牵强附会。 反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师说】2017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项训练微专题强化练11Word版含解析.doc
- 【师说】2017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项训练微专题强化练10Word版含解析.doc
- 【师说】2017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项训练微专题强化练9Word版含解析.doc
- 【师说】2017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项训练微专题强化练8.doc
- 【师说】2017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项训练微专题强化练6.doc
- 【师说】2017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项训练微专题强化练5Word版含解析.doc
- 【师说】2017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项训练微专题强化练4.doc
- 【解析】福建省南安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第一阶段(10月)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
- 《祖国江山的保卫者》教学案例与评析.doc
- 《祝福》中祥林嫂形象的悲剧意蕴.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