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2
氯诺昔康联合间苯三酚治疗肾、输尿管结石所致急性腹痛的疗效观察
尹扬光作者简介:尹扬光,男,四川省资阳市人,博士,主治医师,讲师,发表论文9篇,主要从事危重病急救基础与临床方面的研究。电话:(023E-mail: yyg751203@sohu. Com通信作者:史 忠, E-mail:zshi@ 收稿日期:2008-12-26 修回日期:2009-2-17,史 忠1 ,唐永岗2 ,刘 波
作者简介:尹扬光,男,四川省资阳市人,博士,主治医师,讲师,发表论文9篇,主要从事危重病急救基础与临床方面的研究。电话:(023E-mail: yyg751203@sohu. Com
通信作者:史 忠, E-mail:zshi@
收稿日期:2008-12-26 修回日期:2009-2-17
邮编?
肾、输尿管结石所致的急性腹痛是急诊科常见病症,由于缺乏规范的治疗方案,长期以来临床上以毒麻镇痛药物为主,辅以解痉止痛药物的治疗方案居多,但其疗效仍不够理想,疼痛容易再复发,且不良反应较多。本研究主要是针对肾、输尿管结石所致疼痛的性质及其发生机制,采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氯诺昔康联合新型解痉止痛药物间苯三酚治疗肾、输尿管结石所致的急性腹痛,与传统方案进行对比观察,以期获得更为理想的治疗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急诊科和重庆市第七人民医院社区医疗中心收治的因肾、输尿管结石所致的急性中重度腹痛患者共178例,将其按就诊先后顺序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是否随机?具体是什么随机分组方法?分成4组:氯诺昔康+间苯三酚组(L+J组,n=45)、氯诺昔康+山莨菪碱组(L+S组,n=41)、哌替啶+间苯三酚组(P+J组,n=49)和哌替啶+山莨菪碱组(P+S组,n=43);其中肾结石62例,输尿管结石105例,肾结石合并输尿管结石11例;男性120例,女性58例;最小年龄18岁,最大年龄65岁,平均年龄38.5岁。疼痛程度判定根据WHO疼痛分级标准,0级:无疼痛;1级(轻度疼痛):持续或间断隐痛,可忍受,能正常生活,睡眠不受干扰;2级(中度疼痛):疼痛明显,不能忍受,需要药物止痛,睡眠受干扰;3级(重度疼痛):疼痛剧烈,不能忍受,需要镇痛药,睡眠严重受干扰,可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排除标准:有以上任何药物禁忌症的患者、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甲亢、月经期、孕妇、其他任何原因引起的腹痛,以及对任何研究药物过敏的患者未纳入本研究。
是否随机?具体是什么随机分组方法?
1.2 方法
所有患者经超声或腹部平片检查确诊后即给予治疗,L+J组予氯诺昔康8mg静脉注射,间苯三酚40mg 静脉注射,继之以生理盐水250ml+间苯三酚40mg 静脉滴注。L+S组予氯诺昔康8mg 静脉注射,山莨菪碱10mg肌肉注射,继之以生理盐水250ml+山莨菪碱 10mg静脉滴注。哌替啶联合治疗组先予完成毒麻药品使用知情同意书,P+J组予哌替啶50mg 肌肉注射,间苯三酚40mg静脉注射,继之以生理盐水250ml+间苯三酚 40mg静脉滴注;P+S组予哌替啶50mg 肌肉注射,山莨菪碱10mg 肌肉注射,继之以生理盐水250ml+山莨菪碱 10mg静脉滴注。各组中血常规WBC>13×109/L的患者加用抗生素治疗。对各个组吗?
对各个组吗?
1.3 监测指标及项目
记录确诊和用药至疼痛缓解(WHO疼痛分级标准0级或1级)的时间,并评价用药后15、30、45 min、1、2h疼痛缓解程度,记录3d内各组患者首次用药后疼痛再发需要药物止痛的例次和首次疼痛再发需要药物止痛的时间。观察恶心、呕吐、头晕、口干、视力障碍、心悸、排尿困难、荨麻疹、消化道出血、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用药后3d行尿常规检查,观察患者血尿改善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所有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各组样本率的比较采用χ2 检验。
2 结果
2.1 各组患者就诊后疼痛变化情况
L+J组确诊至疼痛缓解的时间明显短于L+S组(P0.05)和P+J、P+S组(P0.01);L+J、P+J组和P+S组用药后至疼痛缓解的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明显少于L+S组(P0.05,表1)。3d内L+J组和L+S组首次用药后疼痛再发需要药物止痛的例次无统计学差异(P>0.05),明显少于P+J组和P+S组(P0.01);L+J组和L+S组首次疼痛再发需要药物止痛的时间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明显长于P+J组和P+S组(P0.01,表2)。
表1 各组患者就诊后疼痛缓解时间(±s,min)
组别
诊断确定-疼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