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聚合酶链反应(PCR)临床应用的优越性和局限性
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自1983年问世以来,因其对基因或特定核酸序列的时间内具有极大的扩增效率,已广泛应用于感染性疾病、肿瘤、遗传病、寄生虫病、法医学、动植物和考古等诊断和研究领域,并在某些方面呈现出几乎难以替代的优势。PCR用于疾病的临床诊断后,使人们对蛋白分子表型的认识,进一步深入到了遗传物质——核酸分子的探索,也使临床检验诊断科澡的临床分子诊断得到了飞速发展。像任何自然界的事物一样,PCR虽然有其无可比拟的优点,但也有其一定的局限性,如果在临床实际应用中,不遵循客观规则,也很容易产生非PCR技术问题所致的错误检验结果。
一、PCR在临床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感染性疾病由病原微生物所引起,致病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有病毒、细菌、衣原体、支原体和螺旋体等,在PCR出现以来,这些病原体通常采用培养、免疫学方法测定特异抗原抗体,或用核酸杂交等进行临床检测。但对结构分枝杆菌、沙眼衣原体、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等某些难以培养的病原体,抗原抗体检测也不能判断体内病原体DNA或RNA的复制情况,或存在检测灵敏度低等问题[如HBV、HCV和人免疫缺陷病毒(HIV)等的抗原抗菌素体检测及核酸杂交检测等]。PCR的出现,可以说从根本上解决了这类问题,其极高的检测灵敏度和特异笥,使存在于血液、痰、尿液、粪便等临床标本中的极微量的难培养病原体的检测变得迅捷而又准确[1-4]。各种定量PCR,如实时荧光PCR、内标定量PCR等的出现,又使对抗病毒疗效的判断达到病毒核酸的量化水平[2,4]。PCR用于病原体感染的血液筛查,还可检出抗原抗体尚未出现的“窗口期”的感染,从而避免经输血感染性疾病的传播[5]。国外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尝试将PCR方法用于HBV、HCV和HIV感染“窗口期”的血液筛查,并发现有一定的感染率。近年来,国内也有一些这方面的探讨[6]。PCR用于血液筛查,对于提高临床输血的安全性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些外,对于致病微生物的耐药性,毒素和致病力的检测亦不失为一个有力的工具[7]。
遗传基因的异常可致遗传病的发生。遗传病分为单基因、多基因及染色体遗传病。人类遗传病已有数千种之多,携带致遗传病基因者约10%。这些遗传病(如血友病、地中海贫血等)通常由基因突变、基因缺失、染色体错位所致。在进行家系谱分析、染色体检查、生物化学分析等基础上,有用PCR方法可在很短的时间内将靶DNA扩增数亿倍,再结合其它多种分子手段,如探针杂交、各种电泳、高效液相层等已可检出大部分已知的基因突变、基因缺失、染色体错位等疾病,故PCR方法已成为遗传病实验诊断的最有效、最可靠的方法之一[8-11]。
基因指纹又称DNA批纹,系指单基因座探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DNA所含有的遗传信息是由遗伟密码——碱基A、C、G和T的序列决定,它们在人体每个细胞的染色体上都以一定的次序排列,排列次序的不同使每个个体完全不同,个体间的亲缘关系相距越远,基因组的碱基排列差异就越大。DNA指纹技术可通过分析这种差异确认个体,人的指纹可以消失或通过外科手术加以改变,而他的DNA则无法更改。法医学也因为PCR技术的出现,进入到对血斑、精斑、毛发、组织碎片乃至微量残留细胞等分子物证确认时代,法医学也因为PCR技术的出现,进入到血斑、精斑、毛发、组织碎片乃至微量残留细胞等分子物证确认时代,此方法远较以前的血清学方法(如血型鉴定)确实可靠,且可对极少量物证,如一要毛发、一滴血液、极小精斑、体液中的脱落细胞等进行分析和个体确认。因而在法医物证鉴定中发挥着重大作用[12、13]。
众所周知,肿瘤与遗传有关,除已知的单基因遗传肿瘤,如视网膜细胞瘤、肾母细胞瘤等外,几乎所有的肿瘤细胞中都可以观察到原癌基因的重排,这些基因的变化常导致细胞增殖的凋亡失控,最终形成肿瘤。PCR扩增检测技术,使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及其状态的检测。变得简便,快捷而双容易。使用PCR方法测定外周血和(或)骨髓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和κ链(Igκ)基因可扩散的大B细胞淋巴瘤的预后进行评估,还可对该病进行分子分期,并可从分子水平确定出有正常骨髓组织学,但5年生存率低的患者[14]。在白血病的治疗中,采用PCR方法可灵敏的检出微量的残留[15]。此外,使用反转录PCR检测特定肿瘤抗原的mRNA,很容易监测到癌转移的发生[16,17]。
二、PCR在临床检验应用中的局限性
PCR作为一种简便高效的基因扩增技术,已成为临床分子诊断的最有力的工具,但在应用中,如不严格遵守操作规范,也很容易出现错误的结果,因为临床检验与科研不同,在五百次科研实验中,即使出现四百九十九次失败,只要第五百次成功了,该项科研就是成功的,而临床检验,则是应用一种成熟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