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第章人工合成抗菌药物.ppt
↑ 磺胺类 【抗菌机制】(共性) * 2019 - 【耐药性】(共性)---基因突变或质粒介导 ?合成过量的PABA,产生抵消作用(对抗磺胺类); ?降低二氢叶酸合成酶亲和力; ?降低细菌胞浆膜的通透性; ?代谢途径改变,利用外源叶酸; * 2019 - 1.肾损害 易在尿中沉积(磺胺嘧啶); 防治措施: ① 服等量NaHCO3,以增加溶解度; ② 多饮水,加速排泄; 2.过敏反应,药疹、药热 磺胺类过敏者禁用 【不良反应】(共性) * 2019 - 3.血液系统反应 表现:红细胞、粒细胞、血小板减少。 机制:抑制造血系统FH4合成。 预防:查血常规;及时停药;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者慎用。 4.其它 有CNS反应,肝脏损害,消化系统反应。 新生儿、早产儿、孕妇、哺乳期妇女慎用。 * 2019 - 1、全身性感染 常用磺胺类药物 2、用于肠道感染的磺胺(难吸收) 3、外用药 * 2019 - 1、全身性感染 常用磺胺类药物 ?短效(t1/2 10 h):磺胺异噁唑(SIZ) 尿路感染 ?中效(10-24 h):磺胺嘧啶(SD) 磺胺甲噁唑(SMZ) ?长效( t1/224 h ):磺胺多辛(SDM) 1次/3-7d 疟原虫 * 2019 - 磺胺异噁唑(SIZ ) 对金葡菌、链球菌、肺炎球菌作用良好对炭疽杆菌、破伤风杆菌、淋球菌、脑膜炎球菌、流感杆菌敏感; ●用于敏感菌所致泌尿道感染、脑膜炎、化脓性扁桃体炎、慢性鼻窦炎、慢性胆囊炎及慢性前列腺炎; * 2019 - 磺胺嘧啶(SD) 对脑膜炎双球菌,溶血链球菌、肺炎球菌、淋球菌及弓形虫均有较强抑制作用; ●治疗脑膜炎球菌所致流行性脑膜炎首选药, 与乙胺嘧啶合用治疗弓形虫病。用于艾滋病患者奴卡菌感染; * 2019 - 磺胺甲噁唑(SMZ) 又称新诺明; 抗菌谱广,作用强,抑制大多数G-和G+菌对放线菌、奴卡菌、衣原体、弓形虫敏感; ●用于单纯性(大肠杆菌性)尿道感染,伤寒、流行性脑膜炎等 * 2019 - 2、用于肠道感染的磺胺(难吸收) 柳氮磺吡啶(SASP) (在肠道分解为磺胺吡啶和5-氨基水杨酸炎) ?应用: 口服或灌肠治疗急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节段性回肠炎, 且可防治复发。 * 2019 - 3、外用药 磺胺嘧啶银(SD-Ag)和磺胺米隆(SML) ●烧伤、创伤伴绿脓杆菌感染(前者强、刺激性小、兼有收敛作用)。 磺胺醋酰(SA) ●无刺激性、穿透力强,治疗眼疾。 * 2019 - 【临床评价】 优点: 1、抗菌谱较广。 2、某些感染有显效:流脑(SD)。 3、疗效较好,使用方便(口服制剂),性质稳定,便宜。 缺点: 1、不良反应较多:肾损害,过敏,CNS不良反应; 2、抗菌活性不高,易耐药且存在交叉耐药性; * 2019 - 第三十八章 人工合成抗菌药物 化学治疗药物 * 2019 - 【学习要求】 掌握 喹诺酮类、磺胺类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药理作用、 机制及用途。 掌握 甲氧苄啶增强磺胺药作用的机制和意义。 * 2019 - 含有“4-喹诺酮母核”基本结构的化学合成抗菌药物。 1 4 第一节 喹诺酮类药物 ----静止期杀菌药 * 2019 - 【分类】 第一代:萘啶酸,已淘汰(1962) 第二代:吡哌酸,已淘汰(1974) 第三代:诺氟沙星(1979) 第四代:曲伐沙星(1997) ?注:第三、四代喹诺酮类分子结构中均引入了氟原子,统称氟喹诺酮类 * 2019 - G-菌为主 G-菌G+菌 G-菌 G+菌 厌氧菌 12种 4种 名称 英文名 抗菌谱 上市 上市 国家 时间 ?注: 按国际非专用药名(INN)命名原则,氟喹诺酮类均采用“-oxacin”定名,我国音译为“沙星”。 * 2019 - 【抗菌作用机制】(共性) 2. 抑制拓扑异构酶IV:抑制G+菌的重要靶点。 1 .抑制DNA回旋酶,喹诺酮类-DNA回旋酶-DNA复合物→→DNA 回旋酶活性丧失→→细菌DNA负螺旋合成受阻→→染色体复制 和基因转录中止→→细菌死亡。 * 2019 - 形 成 正超螺旋DNA 后侧断裂 A B C D 前侧封闭 负超螺旋DNA (-) (-) 结合并抑制 ●抑制DNA回旋酶,阻碍DNA复制合成,导致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