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再思族群基于田野与阅读的启发-西南民族大学学报.PDF

再思族群基于田野与阅读的启发-西南民族大学学报.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再思族群:基于田野与阅读的启发 刘  琪 [摘要]人类学对于族群的研究ꎬ历来被分为“原生论”与“建构论”两派ꎮ 卡马洛夫(John L. Comaroff)提出将族 群视为分类的观点ꎬ超越了原生论与建构论的二分ꎬ为理解族群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ꎮ 在梳理并评述卡马洛夫 观点的基础上ꎬ本文试图呈现一个反向的案例ꎬ即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ꎮ 在这里ꎬ族群并没有成为人与人之间 首要的分类体系ꎬ多个族群在地域的基础上结合为了相互联结的共同体ꎮ 迪庆的案例ꎬ促使我们重新思考“族 群”与“民族”概念ꎬ并寻找在民族地区从事研究的新方法ꎮ 笔者认为ꎬ费孝通先生当年提倡的社区研究ꎬ在今 天的民族地区或许仍旧大有可为ꎮ [关键词]族群ꎻ原生论ꎻ分类ꎻ共同体ꎻ社区 中图分类号:C9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26(2017)05—0027—06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中的文化格局变迁:‘藏彝走廊’多个地 点的历史、人文区位学考察”(14JJD840005)阶段性成果ꎮ 作者简介:刘琪ꎬ华东师范大学人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ꎬ博士ꎮ 上海  200062 [2]     一、族群作为分类:卡马洛夫的研究 “原生”特征ꎮ 换句话说ꎬ当人们需要强调自己的 人类学对于族群的研究ꎬ历来被分为“原生 族群身份的时候ꎬ便会赋予地域、血统、宗教、语言 论”与“建构论”两派ꎬ前者强调从客观属性出发定 等要素以“原生”的涵义ꎬ把它们视为根本性的ꎬ甚 义族群ꎬ即族群的来源是历史、血缘与语言、宗教 至是生物学意义上的ꎻ而当他们不需要用族群身 等文化特征ꎻ后者则强调族群作为一种“社会建构 份为自身寻找认同的时候ꎬ这些“原生”的要素便 物”的主观特质ꎬ特别是个体的主观认同之于群体 会变得不那么重要ꎮ 由此ꎬ巴斯进一步指出ꎬ族群 归属的决定性作用ꎮ 在原生论看来ꎬ人从一出生 是“当事人本人归属 (ascription)与认同的范 起就被赋予了特定的生物特征和某种非常感性化 畴[3](P.2)”ꎮ 族群边界的形成ꎬ依赖于族群成员自 的族群特质ꎬ这种特质决定了人在心理上的归属 身的认同ꎬ这种边界通常在不同族群的互动过程 感ꎻ而在建构论看来ꎬ这种归属感并非是先天的ꎬ 中产生ꎬ即使族群的文化特质已经发生了变化ꎬ族 而是后天建构起来的ꎬ而人们建构族群的原因ꎬ有 群边界仍旧可能维持ꎮ 时是为了社会竞争ꎬ有时是为了以族群身份获取 在笔者看来ꎬ“原生论”固然过于强调先天的 资源ꎬ有时则是为了回应社会、经济与政治的压 要素对于个体的影响ꎬ但“建构论”又将个体的选 力ꎮ[1] 择提到了过高的位置ꎮ 1987 年ꎬ当代著名人类学 在理论脉络上ꎬ“原生论”与“建构论”可被视 家卡马洛夫(John L.Comaroff)发表了一篇讨论族 为对立的派别ꎬ然而ꎬ在现实情境中ꎬ却很难找到 群概念的论文“图腾与族群性:意识、实践与不平 纯粹“原生”或是“建构”的族群ꎬ我们所看到的ꎬ 等的标记”(Of Totemism and Ethnicity:Conscious ̄ ① 往往是二者的结合ꎮ 正如王明珂指出的那样ꎬ虽 nessꎬPracticeandtheSignsof Inequality) ꎬ重新对 然很多族群成员对其族群都有着某种“原生”的情 这两种族群分析的路径进行了整合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