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不同形状伤口的临床特点与整形修复-临床医学(外科学)专业论文.docxVIP

急诊不同形状伤口的临床特点与整形修复-临床医学(外科学)专业论文.docx

  1.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CONTENTS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CONTENTS Chinese abstract ..I English abstract III Symbolic Illustration.. . . . . . . . . . .. . . . . . .. . .VI Abbreviations ..1 Materials and Methods. . . . . .. . . . . .. . . . . . .. .. . .9 Results ..16 Typical cases .1 7 Discussion ..1 9 Conclusions . ..23 Photographs and Tables ..24 References ..32 Review .34 Acknowledgement .43 Artical ..44 万方数据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急诊不同形状伤口的临床特点与整形修复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急诊不同形状伤口的临床特点与整形修复 研究生: 邱道静 专业: 临床医学(外科学) 导师: 姜笃银教授 中文摘要 研究目的:分析急诊不同形状伤口的临床特点,应用整形外科原则与技术进 行精细处理,并对其远期效果进行观察评价。 研究方法: (1)手术分组:搜集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就诊于山 东大学第二医院(下文称我院)急诊外科的开放性创伤患者92例,所有患者伤 口均按整形外科“微创”原则进行一期缝合治疗。其中男性患者56例,女性患 者36例,平均年龄32.8岁。将这92例患者记作手术组,并按照伤口的形状将 手术组细分为9组,分别记作GI(普通线状伤13组)、G2(斜坡形线状伤13组)、 G3(V形伤口组)、G4(类三角形伤13组)、G5(U形瓣状伤13组)、G6(类圆形或不 规则伤I:1组)、G7(平行的伤口组)、G8(仓J缘不等高的伤口组)和G9(创缘不等长的 伤13组)。其中GI(普通线状伤13组)共27例均位于颌面部,致伤原因均为钝性暴 力,其中男性16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30.3岁。 (2)另搜集已于外院行单 纯全层缝合、至我院急诊外科换药治疗的颌面部软组织线状裂伤患者22例,记 为G10(对照组)。追问病史,所有G10(对照组)患者伤口均是由钝性暴力造 成的皮肤挫裂伤,其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9例,平均年龄33.0岁。所有 114例患者均排除糖尿病、动静脉疾病和营养不良等疾病。 (3)观察指标:术 后6~12个月后,对所有病例(G1~10组)进行随访。按照温哥华瘢痕评定量表 (Vancouver scar scale,VSS)的标准,对所有手术组和对照组的伤口愈合后的瘢 痕情况进行评估。同时,设计一调查问卷,调查所有患者对术区外观的满意程度。 计算各组的满意率和温哥华瘢痕评定分数均值。(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l7.0 统计分析软件,对G1(普通线状伤口组)与G10(对照组)之间患者瘢痕的评 万方数据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分均值进行t检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分均值进行t检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1)所有手术组(G1~9组)和对照组(G10组)伤口共114例均一 期愈合。(2)随访结果显示所有手术组伤口共92例愈合良好,瘢痕平坦、柔软 纤细,色泽与周围皮肤匹配,无挛缩畸形,无周围组织牵拉,无功能障碍,温哥 华瘢痕评定量表评分低(O~4分),患者满意率高(66.67%~100.00%)。G7(平 行的伤口组)患者满意率最低,为66.67%。G8(仓J缘不等高的伤口组)满意率最 高,为100%。 (3)所有对照组伤口共22例均愈合,大多形成明显的瘢痕,表 现为瘢痕增高、增宽,表面可见细小血管,瘢痕外观与周围皮肤差异明显,质硬, 但未见挛缩畸形和牵拉周围组织等情况。温哥华瘢痕评定量表评分高(4~12分), 患者满意率低(22.73%)。 (4)比较G10(对照组)与G1(普通线状伤口组) 的温哥华瘢痕评定量表评分,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4)。 结论: (1)急诊伤口的修复要根据致伤因素、伤口形状、部位等特点,按 照整形外科基本原则,选择恰当的修复方式。 (2)应用整形外科原则与技术修 复急诊不同形状的伤口,伤口愈合后远期瘢痕反应轻,患者满意率高。 (3)与 单纯全层缝合相比,应用整形外科技术修复颌面部普通线状伤口,远期瘢痕的定 量评价分数明显降低,说明瘢痕更轻。 (4)随着人们对外表美的不断追求,遵 循整形原则对急性皮肤伤口作精细处理将是目前和未来创伤修复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急诊;皮肤伤口;伤口形状;临床特点;整形修复 II 万方数据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C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eili20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