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心肌标志物实验室检测及临床应用.ppt
B 尿钠肽具有扩张血管和促进尿和尿钠排泄的作用。 心衰时由于BNP 合成增加, 血中BNP 浓度明显升高, 而且其增加的程度和心衰的严重度成正比, 和射血分数成反比, 并随治疗有效而下降。 BNP 可用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 的诊断和分级。 2000年底通过美国批准的而成为第一个用于诊断心力衰竭的生化指标 BNP 是心脏功能损伤的标志物,可在多种心脏疾病中增高,心衰和AMI 时升高更为显著且与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是冠心病急性心肌缺血危险分层的一个重要指标. ACS 即使没有心功能不全的临床和辅助检查证据,BNP 水平升高仍具有预后价值。 基础状态下BNP 水平升高是ACS 者早期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 NT-proBNP 脑钠肽前体N 末端片段( NT- proBNP) 是脑钠肽前体( BNP) 的降解产物。 近年来,国外大量研究发现, 与脑钠肽( BNP) 等摩尔分泌的脑钠肽前体N 末端( NT-proBNP) 不仅半衰期长、稳定性好, 且与BNP 相关良好, 心力衰竭时其变化幅度达BNP 的6- 20 倍, 较BNP 更敏感, 早期诊断的价值更高。 优点 NT-proBNP功能 血浆NT-proBNP水平的监测可以作为早期心功能不全的检测手段,尤其对有心功能不全症状同时伴有心腔增大的患者更有阳性意义。所以, 临床上可应用NT-proBNP 协助诊断冠心病心功能不全, 尤其对于无法或不适合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的患者。 建议应用于早期心力衰竭的诊断, 心血管疾病预后的评估, 指导并监测心力衰竭的治疗。 影响BNP浓度的因素 1.年龄和性别对BNP水平的影响 BNP水平随年龄增长而升高。新生儿BNP浓度是成人的25~30倍,此后逐渐下降,3个月降至成人水平;60岁以上人群BNP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的幅度更大。 同龄女性BNP水平高于男性。因此对于老年女性BNP水平轻度升高(100~200pg/ml),不能轻易诊断为心源性疾病。 2.肥胖对BNP水平的影响 研究发现脂肪细胞中有丰富的NPR-C,因此肥胖者即使存在高血压、心肌肥厚、心房扩大甚至HF,他们的血浆BNP水平亦较非肥胖者低。因此在心源性疾病,尤其是HF诊断中,肥胖患者可能出现假阴性。 3.心脏压塞和缩窄性心脏疾病对BNP水平的影响 不少研究发现原先心功能正常的患者,可因心脏压塞或缩窄性心脏疾病而出现HF表现,但其血浆BNP水平往往正常。其可能机制在于:心室负荷以及室壁张力增高是促使BNP合成、分泌的因素,而这类疾病患者的心腔的扩张受到限制。 4.肺源性疾病的BNP水平 HF与肺源性疾病(如肺炎、肺气肿、肺栓塞)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均较高,且常常合并存在。左心功能较稳定的HF患者可能因肺源性疾病而出现急性呼吸困难,其BNP水平往往介于HF与非HF之间。 因此对于出现急性呼吸困难,但血浆BNP浓度远低于诊断HF的水平时,应考虑到肺源性疾病的可能。 由于心功能恶化与合并肺源性疾病时BNP水平存在一定重叠,故BNP对上述两种情况的鉴别能力欠佳如BNP水平低于100pg/ml(HF可能性小,仅2%)或发病时BNP水平与基础状态时比较无明显变化,则支持肺源性呼吸困难。 5.肾功能对BNP水平的影响 肾功能不全时,由于心房内压力和体循环压力升高、心室重塑、经肾脏清除以及经肾脏排泄减少,血浆BNP水平可能升高,但由于BNP的主要通过NPR-C介导的胞吞和细胞内溶酶体降解以及神经内肽酶降解两条途径,经肾脏排泄仅有微弱作用,因此肾功能对BNP浓度的影响相对较小。 研究指出,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血浆BNP水平在正常范围,仅在合并心肌肥厚时升高。此外,虽然血液透析并不能清除血浆BNP,但透析后血浆BNP水平仍可下降15%~30%,这与容量负荷降低有关。 心肌损伤标志物的选择 检测项目的特异性 敏感度(是否早期出现) 窗口期 与心肌损伤程度、死亡率的相关性 能否评估治疗效果 方法的各项性能指标 实验方法本身是否适用急诊使用 心肌标志物在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应用原则 (1)怀疑ACS和AMI时应进行心脏标志物检测。目前AMI诊断仍延用WHO标准,即临床表现、心电图和实验室化学检查,三者中有两项阳性即可诊断。但对临床表现和心电图均有明显改变者,在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查结果报告前,即应立即采取必要的诊治措施。 (2)肌钙蛋白(cTn)T和I(TnT和TnI)是目前诊断心肌损伤(尤其是AMI和ACS危险分类中)灵敏性和特异性最好的生物化学标志物。 (3)心肌酶对ACS和AMI的诊断灵敏性和特异性均不如心肌蛋白,在不能做TnT和TnI检测时,可以应用肌酸激酶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