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无私奉献,淡泊名利”的附中人
——悼年英年早逝的莫琨同学
1961届高18班全体校友
1998年9月29日,在一次意外的车祸中,昆明医学院莫琨老师身负重伤,经抢救无效,不幸于10月2日与世长辞。
莫琨是我们高中时代的同窗。他不幸去世,噩耗传来,我们始而震惊,继而惋惜,为我们失去了一位好同学,好朋友痛心疾首。现今,我们都已年过半百,莫琨是我们当中最小的一个,我们都把他看做是小兄弟。小兄弟不幸先我们而去,痛切之情,实在难以形诸笔墨。
逝者已矣,而留给我们每个人心灵上的创痛和遗憾,是无法消除的。无以告慰死者,只有把我们的哀思,寄托于对往事的绵绵回忆之中。
我们这一班人,是在大跃进的高潮中走进附中校门的。高中三年,我们互相扶掖,共同度过了困难时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当时,生活条件很差,粮食按定量配给,而且大部分是杂粮,同学们大多数都在学校食堂搭伙,早餐是清水煮刀豆,豆少水多;正餐是红薯、包谷面窝窝头,有时也有一点米饭,但数量有限,每十个人仅得浅浅的小半脸盆“神仙饭”。因“粥少僧多”,所以在分饭时,必须计算精确,尽量公平,于是乎,竹刀杆秤一齐上,一盆饭十等分之后还需过称,仔细掂量。这种情况,连当时来校视察的副省长刘披云都摇头叹息。后来,许多同学都得了水肿病,不得不卧床休息,教学也受到了影响。
学习条件也比较艰苦。晚上经常停电,同学们自己动手,用空墨水瓶制作煤油灯,每人一盏,上晚自习时一齐点亮,教室灯火,星星点点,闪闪烁烁,浓黑的油烟,熏得每个人的鼻孔都是黑洞洞的,连擤出来的鼻涕、吐出来的口痰,也都是漆黑一团。那时候,不知道什么叫空气污染,因此大家都不在乎,仍然坚持挑灯苦读。
当时的教育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因此,我们除上课外,还要参加各种劳动。刚进校门不久,就参加了建设虹山钢铁厂(后改名为昆一钢)的劳动,一干就是40多天,搬砖运瓦,挖坟平地,到十几里外挑耐火泥,没日没夜地干,不休息,不睡觉,同学们疲劳得一歇手就原地睡着了。40几天下来,每个人身上都生了虱子。随后,我们又参加了全民大炼钢铁,学校在原北院足球场建起了几十座“土高炉”、同学们用拾来的废钢铁冶炼,拉风箱的双手又红又肿,但没有人叫苦。虽然尽炼出些“乌龟壳”,但现在回忆起来,它还是锻炼了一代附中人的意志和毅力,又锻炼了每个人的体魄。
那时候,大家都很穷,没有钱买班服。于是,我们瞒着学校领导和师长,下晚自习后自动集合起来,为师院昆北院职工食堂拉煤。从火车北站到师院,距离很远。我们到开关厂借来了手推车,每车约可载煤一吨,一车一车地搬运装卸,一直干到深夜。虽然累得满头大汗,一身煤灰,但大家精神很愉快,用拉煤挣来的钱,给每个同学购买了一件班服,满足了大家的心愿。这些往事至今回忆起来,既饶有兴味,又包含着几分悲凉,然而却是事实,是历史。从另一种意义上讲,也是我们附中人的骄傲。
莫琨同学,年纪最小,但这些艰苦的劳动,他都积极参加,从不退避。他出身于医生世家,生活条件比一般同学都要好,但他从不炫耀,始终和同学们打成一片,同甘共苦,度过了三年艰苦的岁月,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莫琨同学受家庭的熏陶,从小立下了做医生的志向。他刻苦学习,努力钻研科学文化知识,学习成绩优秀。通过不懈的努力,他终于如愿以偿,考进了昆明医学院,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和党务工作者,实现了他的理想和夙愿。
莫琨同学有16年从事医务和教学工作,有14年从事党务工作。在不同的岗位上,工作都很出色,曾多次被评为“五好职工”、“先进工作者”、“五讲四美积极分子”和“高校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学院对他的评价是“虚心学习,刻苦钻研,勤奋工作,求真务实,热心公益,乐于奉献。”对他的为人,学院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说他“生活俭朴,作风正派,勤政廉洁,光明磊落”。作为他的老同学,我们感到,这种评价,与印刻在我们脑海里的莫琨同学的形象,是完全吻合的。
在向他的遗体告别时,我们看到的是众多的花圈、挽联、祭幛和拥挤的人群。鲁迅先生说过:“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莫琨同学去世后,有那么多的领导、同事、同学、朋友悼念他,他若泉下有知,一定会很欣慰的。
在莫琨同学的遗体陈放处,临门有一幅挽联,其中有一句是“无私奉献,淡泊名利”。看了这幅挽联,我们这班老同学感动不已。莫琨同学是系党总支书记,在我们这些旧雨袍泽中,也算得是个“官”了,但在同学聚会时,他从不显山露水,偶尔有人问及,他也只是默然一笑而已,显示了很高的涵养,也是他“淡泊名利”的实证。
历历往事,缕缕情思,都与在附中母校学习、生活的那段时间连在一起。回顾以往,我们班还有好几位同学英年早逝,遽尔作古,这里边有秦惟超同学,任崇福同学,彭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