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历史的苦难与底层的人生就一般意义而言,女性作家的历史书写多以自己的女性性别视角为切入点,描写在历史进程中女性真实的心灵体验和生命历程,从而打破了传统男性叙事中女性往往被遮蔽甚至被歪曲的惯常套路,写出了女性自己所发现的并以女性为主体的历史。 女性对历史的书写,在经历了从民间历史到个人历史乃至母系历史的艰难书写进程之后,终于从国家民族的历史压抑下浮出历史的地表,成为一种特殊的女性经验史和心灵史。 同时,女性在对自我的反省和审视之中,尝试建构和确立的,远不仅是女性群体自身的、更好的社会生存,而且是在资本主义父权结构、现代民族国家压抑体系之外,思考和探究人类生存的不同的空间与可能[1]。 于是,女性历史书写便有了更大的社会文化价值和历史研究意义。 虹影的长篇小说《饥饿的女儿》描写的是生活在20世纪70年代末山城重庆贫民窟的一家人在那个历史大动荡时代中的辛酸史。 小说围绕着一位即将年满18岁的少女六六的日常活动,展现了她周围的亲人、邻居、老师等人的卑微琐屑的生活。 六六住在与繁华文明仅一水之隔的长江南岸,这里是城市的边缘,是被现代文明遗忘的角落,到处是拥挤的、逼仄的小板房,街头巷尾到处是垃圾堆,刺鼻的气味经久不散,甚至还不时会发生强奸案、无头尸案等,人们在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里,根本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这里仿佛就是另一个寓言般的生死场。 而这里每个人都不得不面对的饥饿,则使这里的生活成为一种特殊的炼狱。 出生在1962年的六六,虽然侥幸与大饥荒擦肩而过,但是母亲怀孕时的饥饿感似乎随着血液渗入进了她的五脏六腑之中,所以她对食物气味异常敏感,每天夜里都会饿得哭醒过来,永远有吃不够的感觉。 母亲靠着一根扁担两根绳子维持着几个孩子的吃食,父亲为了把粮食省下来带回家自己却因饥饿从船上栽倒在江里,三哥冒死在江里打捞从上游冲下来的菜叶、瓜皮,而六六亲眼目睹了最亲的五哥为了几粒豆子被车轮压断腿的惨剧等,作者以自己真实的人生经历描写出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的常态。 二、多重的饥饿与生命的记忆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就像苦难并不一定使人奋进一样,饥饿并没有带来生产和创造的热忱,而是更加激起了人们原本潜藏在心中的恶的基因。 人们为了食物而不惜彼此伤害,动物本能在人身上的全面恢复,甚至使饥饿像一只挥之不去的幽灵,时刻盘旋在每个人的头顶,令人们的道德与尊严在面对生存困境时愈发显得虚弱与易碎。 而更可悲的是,饥饿在这个世界里还具有更多的含义,因为就整体的存在来说,饥饿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最基本、恒常的食物的需求,同时也是一种生理和心理共生的需求,即对爱和性的饥饿。 所以对少女六六而言,她首先要面对的是另一个精神困境———爱的缺失。 她的私生女身份注定了她悲剧的人生,她是母亲和家人的耻辱,也是家里的多余人。 母亲对她冷淡漠然,对她最常说的话便是能让你活着就不错了,丝毫没有母爱的宽容和无私,养父对六六总是不温不火,兄弟姐妹则总是无动于衷地看着六六出丑……这都让六六感到无比的孤独。 而与此同时,六六还必须承受另一种甚至更可怕的存在,即家庭之外的更加丑陋不堪的日常底层生活,这给她正处在成长期的脆弱心灵带来了更多的戕害。 对六六而言,过早地面对生活和生命的冷酷以及过早地了解男女的身体,都使她的心理产生了极大的扭曲甚至变态。 作者用冷静漠然的态度还原着底层大众野蛮、残酷的生活本相。 人们在希望中为了基本的生存欲求摸爬滚打,却总是绝望地发现,怎么闯也闯不出好前途,父母是什么命,子女也是什么命[2]。 这样的生活里没有任何诗意美好的存在,人的存在目的只剩下维持生命和繁衍后代,生命成了一个无法打破的轮回,人们在轮回中忙着生,忙着死,不管时代如何前进,却丝毫无法撼动更别说改变底层大众的生存怪圈。 少女六六的人生经历展现的是人类的冷漠和自相残杀,苦难的历史把人类最普通的亲情都抹杀掉了,留给世人的只是无尽的孤独与焦虑。 文学作品中的饥饿描写总是能给读者带来巨大的心灵震撼,因为它往往都不单是个人的、民族的记忆,更是全人类的集体无意识。 一个18岁的少女的灵与肉的双重饥饿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对那段荒诞的历史记忆的控诉,更多的是对人性的本质、人类能否得到救赎这类带有哲理性质的问题的思考。 正如人们已经意识到的,这种重构的历史,既有历史的客观真实性,同时又更具有主体的体验性与认知性,有更大的和更抽象的‘历史含量’,是永恒的人性与生命经验在历史空间中的示演[3]。 三、个体的关怀与历史的重构女性作家的历史梳理一方面是在关注历史大背景中的日常经验,另一方面也有着对女性个体成长的人道关怀。 法国的女权主义代表人物埃莱娜?西苏曾说妇女必须把自己写进文本就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