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水调歌头》 导学案
殷店镇中心学校 刘自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诵读中,疏通大意, 落实背诵要求。
2. 能力目标:品味赏析重点词句,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感悟诗词完美的意境。培养学生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品味词中包含的人生哲理意味,理解苏轼旷达胸怀。
教学难点:
感悟诗词创设的完美意境,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
课 时: 1课时
教学方法:诵读法、情景教学法、讨论点拨法、自主研读、小组合作探究、质疑导思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明确目标(3 分钟 )
播放《明月几时有》的flash动画歌曲,让学生不知不觉的进入本课的学习氛围,并引导学生回忆我们学过的有关明月的诗句有哪些?
(学生自由回答如:a.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B.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C.?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d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结合学生的回答和播放的动画歌曲引出课题:《水调歌头》并向学生出示学习目标。
(二)预习检查 初步感知(5分钟 )
1.检查学生对作者及写作背景的了解情况,并解读题目和词前小序的含义。(课件展示)
A.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宋朝人,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散文家、书画家、文学家、词人、政治家、诗人。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 。 《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传诵甚广。
B.题解及小序的含义。
水调歌头,是词牌名。相传隋炀帝开汴河时曾制《水调歌》。唐代演变为宫廷乐舞的“大曲”。截取大曲《水调》开头的一段,另填新词,因而得名。(参见教材P111注释1)
序言中,“中秋”、“兼怀子由”,透露了写作本词的时间和目的。丙辰年(即1076年)中秋,当时41岁的苏轼任密州太守,政治上失意,苏轼的弟弟子由被贬谪到离苏轼数百公里的山东济南,兄弟六七年没有见面。望月思亲,心情抑郁惆怅。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3 .检查重点字词的写法、发音、字意。(小组交流展示,对抗组互相评改)
把? 天上宫阙??何年??琼楼玉宇?不胜??清影??何似? 朱阁??绮户?无眠??恨??何事?
这个阶段主要是让学生明确作者写作此词的背景和特定的环境——中秋,并引导学生领会作者作这首词,除了书写自己对待贬谪的情感外,还多了一种思念亲人的情感。
(三)情景诵读 体会感情(8分钟)
1. 首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试着朗读课文,并把积累的朗读技巧分享给大家听。
2. 播放名家朗读的视频,初步感知诗意。(要求学生体会作品的节奏、韵律,感受其声韵美。)
3.各小组推荐一名代表读给大家听,请个别学生纠错再读。
4.配上古琴曲《春江花月夜》让学生集体诵读。
(四)疏通品味 感悟意境(20分钟)
1.小组合作,疏通文意:为了科学有效的解读文本,在疏通这一环节,学生以四人小组讨论交流的方式疏通全文大意,小组解决不了的,提到全班解决,教师边点拨边出示课件:
诗词大意:
丙辰年(1076年)的中秋夜,孤身在密州的苏轼一边饮酒,一边赏月。他端起酒杯,遥问青天:皎洁的明月何时出现?不知道月中宫殿,今晚该是哪一年?我想驾着长风回到天上,又恐怕经不起那月中宫殿的高寒。于是,只好在月下慢慢起舞,虽然只有清影随人,但也令我陶醉,清冷的月宫怎么比得上人间! 夜色渐渐的深了,月亮还是那般明亮,他回到了房里准备休息。只见那月光转过朱红色的楼阁,又慢慢贴近雕花的窗户,却照得我无法入眠!他想:那可人的月亮跟人不应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总是在人们别离的时候又圆又亮?哎!人间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乐,月亮也会阴天隐藏、晴天出来,团圆残缺。这些事自古以来难得永久圆全。既然如此,但愿我们岁岁平安,远隔千里,共对这明月互相祝福吧!
2.自主探究,品味诗情:让学生找出自己认为最富有表现力,最能够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自主探究,提出问题,并尝试分析(内容/修辞/情感等方面),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教师点拨。
3.质疑问难,深刻体悟: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教师重点抛出下面四个问题,让学生充分的讨论交流。然后精讲点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人有悲欢离合的豁达乐观。。
问题:a.怎样理解“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b.“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c.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