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烈火燃烧着黄龙旗。是的,我们应该记住那一段屈辱的历史,但我们更重要的责任是创造新的历史,灿烂的,辉煌的,不留遗憾的历史。 作为本章的最后一部分,我们将要讨论诱导产生的固有免疫应答。这些通过病原体识别而诱导产生的应答,主要依赖于应答过程中的产生的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因此本部分将要介绍一下内容。 一、细胞因子和肿瘤因子 二、细胞因子招募吞噬细胞的过程 三、阻止感染扩散的凝固机制 四、干扰素和NK细胞 第一部分 细胞因子 重要的细胞因子 IL-1:激活血管内皮,激活淋巴细胞,局部组织损伤时增加效应细胞的进入。 TNF-α:激活血管内皮,并增加血管内皮的通透性,导致进入组织的IgG、补体和细胞增加,增加流入淋巴结的体液量。 IL-6:激活淋巴细胞,增加抗体产物。 IL-8: 趋化因子,招募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细胞和T细胞到感染部位。 IL-12:活化NK细胞,诱导CD4 T细胞分化为Th细胞。 TNF-α是局部炎症应答的诱导剂,有助于封闭感染,同样也具有全身效应,其中很多是有害的。IL-8同样参与了局部炎症应答,参与招募中性粒细胞至感染部位。IL-1, IL-6和TNF-α在肝中诱导急性反应,在发热中起着重要作用。 趋化因子的招募作用 在感染的最初阶段,感染组织中释放的细胞因子是一组具有化学趋化作用的细胞因子家族成员。可诱导附近的效应细胞出现定向的趋化现象。所有的趋化因子在氨基酸序列上具有相关性,其受体都是具有7次跨膜结构的跨膜蛋白。 趋化因子的受体通过偶联的G蛋白传递信号。 趋化因子的家族成员 趋化因子家族成员主要分为两大类: CC趋化因子:N端近处有两个相连的半胱氨酸残基,与CC趋化因子受体 相结合,目前发现有9种CC趋化因子的受体,命名为CCR1-9。 CXC趋化因子:相应的两个半胱氨酸残基之间被一个其他的氨基酸所隔 开,与CXC趋化因子受体相结合,目前发现6种,命名为CXCR1-6。 IL-8:在第一个Cys前紧连着一个Glu-Leu-Arg(ELR)的三肽序列,能促进中性粒细胞的迁移,属CXC趋化因子。 BLC:B淋巴细胞趋化因子,引导淋巴细胞迁移至相应的位置,同属CXC趋化因子,但没有上述的三肽序列。 MCP-1:巨噬细胞趋化蛋白,属CC趋化因子,能诱导单核细胞离开血液,进入组织,分化为巨噬细胞 一些趋化因子的特性 细胞黏附因子 由血管内皮细胞表面诱导表达的一类蛋白,介导炎症反应中的招募作用。其命名是根据它们与各自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结合后的效应。共有三个家族,选择蛋白、整合素和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其中选择蛋白,是一种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是具有凝集素样的结构域,能够与特殊糖基结合。活化的内皮细胞可以诱导表达该家族的成员,与经过的白细胞上的岩藻糖化的寡糖配体结合,启动内皮细胞与白细胞的相互作用。 血管内皮被炎症反应介质活化后,表达两种黏附分子——ICAM-1和ICAM-2。他们是吞噬细胞表达的整合蛋白配体,这些整合蛋白是LFA-1和Mac-1(CR3)。在趋化因子的作用下LFA-1和Mac-1的构象会发生改变并活化,这就增强了白细胞与内皮细胞之间的紧密黏附。 白细胞相互作用中的黏附分子 第二部分 招募过程 效应细胞被招募至感染部位的过程 在正常条件下,白细胞主要局限在小血管中央,这个部位的血流速度最快。而在炎症部位,血管扩张,血流速度较慢,使得白细胞能离开血管中央,与血管内皮发生作用。即使在没有感染的情况下,单核细胞也会持续不断地迁移进入组织,分化为巨噬细胞;而在炎症反应过程中,内皮细胞上诱导表达黏附分子,同时白细胞上表达的黏附分子也发生诱导性的变化,从而招募数目众多的循环白细胞进入感染部位,最初的是中性粒细胞,接着是单核细胞。白细胞穿过血管壁进入组织的过程成为外渗。这一过程可以分为四步。 第一步:涉及选择蛋白。P选择蛋白平时储存在内皮细胞的Weibel-Palade小体中,当内皮细胞暴露于白细胞三烯B4、补体片段C5a或组胺中数分钟后,P选择蛋白就会出现在内皮细胞表面。TNF-α或LPS可以诱导P选择蛋白产生,同时可诱导E选择蛋白的合成。这两种选择蛋白都可以识别特定白细胞表面的硫酸化的唾液酸化路易斯糖组分。这种相互作用使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可逆地黏附于血管壁上,使得白细胞看上去是在沿着炎症因子处理过的内皮细胞表面滚动。 第二步:依赖于白细胞整合蛋白LFA-1和Mac-1与内皮细胞表面分子如ICAM-1间的相互作用,内皮细胞表明的黏蛋白与IL-8或其他趋化因子结合后,会触发滚动白细胞表面的LFA-1和Mac-1发生构象的变化,大大增强其黏附特性。最终白细胞和内皮细胞结合紧密,停止滚动。 第三步:白细胞外渗或穿过血管内皮细胞。这一步同样涉及LFA-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体例格式12:任务1教学单元5工学一体化课程《windows服务器基础配置与局域网组建》之教学单元活动方案.docx VIP
- 农机防灾减灾培训课件.pptx VIP
- JB∕T 13977-2020 液化天然气(LNG)低温潜液泵.pdf
- 霍尼韦尔HD200-CRT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docx VIP
- 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拓展模块上册《黄山记》课件.pptx VIP
- 2025春季江苏辖区农村商业银行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烧烫伤急救ppt课件.ppt VIP
- 外研版(2024)七年级英语上册期中测试卷.pdf VIP
- 中国常规肺功能检查基层指南(2024 年)解读PPT课件.docx VIP
- 小学数学说题稿——2024年整理.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