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前 言
他,是20世纪的见证者;他,创立了自己的心理治疗学派;他,是
人们心目中完成不可完成之事(在纳粹集中营中幸存下来)的典范代表
——他就是维克多·E.弗兰克尔。1905年弗兰克尔出生于维也纳,如今,
他站在世纪的交点,回首走过的这个百年——他经历过、痛苦过,用自
己的作品影响过的20世纪。
1995年3月26日是维克多·E.弗兰克尔90周岁生日,值此之际我们推
出他的生活回忆录。早在几年前,弗兰克尔就开始陆续写下了他过往生
活的片段,本来并未计划出版,后来他考虑到以往出版的都是清一色的
学术著作,遂决定写一本以他个人为主题的书,记录他生活中的一些际
遇,作为自己的第31本作品问世。这本回忆录特地保留了作者发散式联
想的写作风格,从而让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这位20世纪精神史上举
足轻重的人物的个人魅力。
在与出版社的通力合作下,本书得以面世。尽管年事已高,为疾病
困扰,弗兰克尔仍然一如既往地以极大的精力投入到本书的写作中,最
终在他90岁生日之前完稿。
本书的问世,首先要感谢维克多·弗兰克尔的夫人艾丽·弗兰克尔女
士,她不仅亲手将本书的手稿整理打印出来,而且在弗兰克尔先生整个
撰写过程中都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帮助。另外,我们还要感谢哈拉尔德·
莫利,他在本书成书过程中提供了极大的支持。最后,我们当然还要特
别感谢本书的作者弗兰克尔先生,没有他,也就没有本书的问世。
马丁娜·加斯特-甘普
1995年2月,慕尼黑
目录
前 言
我的父母
我的童年时光
理 智
情 感
幽 默
爱 好
中小学时光
对精神分析的研究
职业理想——精神病学
一个医生的影响力
哲学问题
信 仰
与个体心理学的相遇
意义治疗的开端
理论和实践:青少年咨询中心
一个医生的学习时代
“德奥合并”
反抗对精神病人的屠杀
出境签证
我的第一任妻子——蒂莉
进入集中营
遣 送
奥斯维辛
关于“集体罪责”
重返维也纳
关于写作
作品的回响
与诸位哲学大师的会面
在世界各地演讲
年华老去
晋谒教皇
受苦之人
后 记
维克多·弗兰克尔简介[1]
为什么说他是20世纪的一个奇迹?
我的父母
我的母亲出身于捷克布拉格一个历史悠久的贵族世家,布拉格的德
语诗人奥斯卡·维纳[1]就是她的叔父,他因成为梅林克[2]的小说《戈伦》
中的人物而被后世记住。我曾亲眼目睹他如何在泰雷津
(Theresienstadt)集中营中死去,那时他已双目失明很久。此外,我母
系家族的祖先还可以追溯到12世纪的拉什[3],以及被尊称为“马哈拉
尔”[4]的那位来自布拉格的“崇高的勒夫拉比”——我正是“马哈拉尔”的第
十二代子孙,这些都是我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从族谱中看到的。
我差点儿就在维也纳那家著名的喜乐咖啡馆(Café Siller)里降生
到这个世界——那是1905年3月36日,一个美丽的春日的星期天午后,
我的母亲在那里开始感到腹中阵痛。我生日那天恰好是贝多芬的忌日,
所以我的一个同学曾满怀恶意地说道:“可真是祸不单行啊。”
我的母亲心地善良且信仰虔诚,所以真不知道为什么我小时候会像
别人说的那样“很讨人嫌”。她说我很小的时候,每次她都得唱那首摇篮
曲《很久很久以前》,我才肯入睡,而歌词是什么根本无所谓。她那时
总是这么唱:“安静地睡吧,你这个缠人的小恶魔……很久很久以
前……”只要曲调对了就行。
我很眷恋父母的家。我刚开始在医院工作的头几个礼拜、头几个
月,甚至可以说是头几年,医院换来换去,而每次在医院值夜班时,我
都会特别想家。刚开始我会每个星期回家一趟,之后是每个月一次,再
后来,至少每年的生日我都要在家里度过。
我父亲在泰雷津集中营去世之后,只有我和母亲相依为命,从那时
起,每次我见到母亲或是与她告别,都会在她的脸颊上留下一个吻,这
对我而言似乎是一个承诺:即使我们有一天不能再见面,至少我们相聚
的时刻是美好的。
而这一天终究还是来了。那天,我和我的第一任妻子蒂莉(Tilly)
要被转押到奥斯维辛(Auschwitz)集中营,我去与母亲告别,临走时
我请求她:“保佑我!”我永远也忘不了她从内心深处发出的炽热的嘶
吼:“好!好!我保佑你!”然后,她为我向上帝祈祷。大概一星期之
后,她也被押往奥斯维辛集中营,在那儿直接被送进毒气室。
在集中营里我常常会想起母亲,每次我都会想象与她重逢的情景。
我总会情不自禁地想象,我会跪下去,亲吻她的裙摆,这将是多么美好
的景象啊。
如果说我的母亲是一个虔诚善良的人,那么我的父亲在性格上则刚
好相反,他为人严厉且极具责任感,坚守自己的原则。在他的教育下,
我也成为了一个完美主义者。记得以前每个星期五晚上,他都会要求我
和哥哥用希伯来语念一段祷文。只要我们念错一点——大多数时候都是
如此,我们就得不到任何奖励,当然也不会因此受罚。如果我们完全准
确地念出来,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