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大豆育种研究进展与趋势.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主要内容 主产国大豆育种与品种推广体系 国外大豆遗传育种研究主要进展 国外大豆育种研究的发展趋势 几点启示与建议 一、主产国大豆育种与品种推广体系 公立机构:   农业部或州立大学资助,基础性研究和种质创新 私立种子公司:   大豆育种的主体,品种占90%以上 大豆主产州:   筹资(Check-off)体系,大豆销售额的0.5%统一上缴,用于“大豆协会”开拓市场,并对一些公立机构的相关研究给予资助。 (三)阿根廷大豆育种与品种推广体系 最初的品种均从美国或巴西引入。美国的种子公司在阿根廷设有许多分公司,进行大豆育种和种子生产。阿根廷的大豆品种95%以上是私立公司选育的。农民种植的大豆种子有50%来自于黑市,这严重挫伤了种子公司经营大豆种子的积极性,经营大豆的种子公司数量正在减少。从2001年开始,种子公司开始与农民签订合同,如果农民自留种子需要向种子公司交付一定的特许费。 (四)印度大豆育种与品种推广体系 1980年以前,印度大豆品种主要是外国品种或从引入种质中筛选的。81-90年主要以外来品种作亲本,90年以后开始以育成品种或品系作亲本。育种方法主要为杂交选育、系统选择、诱变育种和引种。印度的大豆育种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业大学。品种审定推广需要经过三年试验。第一年在五个农业气候带进行多点试验,称为初始品种试验(Initial Varietal Trial, IVT),表现较好者在各自农业气候带升入高级品种试验Ⅰ(Advanced Varietal Trial, AVT-Ⅰ)和高级品种试验Ⅱ(AVT-Ⅱ),根据三年综合表现,最终确定品种是否推广。 (七)国外大豆种子繁育体系 育种家种子(Breeder seed):原原种(超级原种),三圃法繁殖 基础种子(Foundation seed):原种,超级原种繁殖 登记种子(Registered seed):一级良种 检定种子(Certified seed):二级良种 二、国外大豆遗传育种研究主要进展 Specht估算,在过去的40年中,美国大豆的年遗传进度是23公斤/公顷(0.8%)。巴西大豆产量的遗传进度大约在每年1.5-2.0%左右(Toledo)。阿根廷的大豆产量改进为1-2%(Salado)。印度大豆产量的遗传进展是每年22公斤/公顷(1.3%)。非洲大豆产量的遗传进展较快,平均遗传进度为3%。大豆新兴国的遗传进展要大于大豆传统生产国。 (二)重要品质性状的遗传改良 1.蛋白质和油分含量 大豆种质资源中,蛋白质含量最高达55.9%,油分含量最高达24.6%。由于南美的特殊气候及土壤条件,阿根廷和巴西的大豆油分含量相对较高而蛋白含量相对较低。阿根廷大豆品种蛋白平均含量39.1%,油分平均含量22.9%,巴西大豆的油分平均含量亦达22%,因此,阿根廷和巴西对提高大豆蛋白含量具有一定兴趣。 二、国外大豆遗传育种研究主要进展 2.蛋白质组分 大豆脂氧化酶:日本已有2个缺失Lox-1,Lox-2,Lox-3的大豆品种(Ichihime和L-Star)和2个品系发放推广。 大豆贮藏蛋白: 7Sα′、7Sα亚基缺失,7S球蛋白缺失,11SA4A5B3缺失及11SA3B4缺失等突变体。2001年,Yumeminori品种已发放推广。该品种的特点是缺失7Sα′、α亚基球蛋白,11S/7S比值高,含硫氨基酸较常规品种高1.2倍,且具有较低的蛋白过敏特性(Kitamura Ujiie)。 胰蛋白酶抑制剂:美国已育成了不含Kunitz胰蛋白酶抑制剂大豆品种投入商业化生产。Vollmann对常规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TIA)测定为85-140mg/g, 而缺失Kunitz基因型 TIA 为30-105 mg/g。 外源凝集素(Lectin):通过资源筛选已获得了不含外源凝集素的种质,其基因型为lele。 三、国外大豆育种研究的发展趋势 1996年Monsanto的Roundup?Ready?Soybean?商业化生产。2006年,全球种植转基因大豆5860万公顷,占全球大豆种植面积的64%,占全球转基因作物总面积的57%,居各类转基因作物之首。美国转基因大豆占播种面积的92%,巴西为55%,阿根廷在99%以上(James,2006)。 第二代转基因大豆(Roundup RReady2Yield?)较第一代增产7-11%(3年田间试验),2007年7月通过美国和加拿大农业部批准。预计2009年100-200万英亩,2010年500-600万英亩,2012年将实现5个性状聚合的转基因大豆。 Vistive I Low-linolenic soybeans低亚麻酸大豆(3%以下),含抗草甘磷特性,北美种植,19个加工企业接收,每bushel 加价60 cents. (二)生物技术成为重要的育种手段 分子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